近日,30余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江苏大学留学生参加了语言文化中心举办的“衣袂书声传古今:江苏大学中外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之旅”活动。通过穿汉服、游西津渡、写唐诗、AI赋能唐诗朗诵等系列活动,留学生们沉浸式感受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古今交融中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霓裳焕影 穿越千年衣冠之美
国际学生们走进江苏大学汉服社体验馆,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挑选心仪的汉服。广袖襦裙、交领齐腰、直裾深衣……不同形制的传统汉服让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玛丽惊叹:“原来汉服有这么多款式,真是太精致了,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穿上它了。”当来自肯尼亚的艾玛穿上红色襦裙,对着镜子整理发簪时,兴奋地表示:“感觉自己变成了古书里的人。”
在汉服小课堂上,留学生们了解到汉服“交领右衽”“宽衣大袖”的文化内涵,以及不同颜色、纹样所承载的礼仪规范。来自老挝的苏帕笑着说:“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汉服,今天竟然穿上了,真是不一样的感觉。”
漫步西津 触摸历史文化肌理
西津渡古街,青石板路泛着温润的光泽,千年古渡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国际学生们身穿汉服,沿着“一眼看千年”的展示区前行,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近距离观赏唐宋的城砖、明清的石板,聆听西津渡的历史故事。
站在元代建造的昭关石塔前,来自越南的留学生阮安仔细观察石塔上的图案:“塔上的每一个缝隙都诉说着历史的变迁。”当看到古街店铺中陈列的传统手工艺品——镇江香醋、锅盖面制作技艺时,留学生们都忍不住驻足,想要品鉴一番。
墨笔溯古 探寻文章千年风雅
在江苏大学语言文化中心古色古香的教室内,一场“千字文书法课堂”拉开序幕。中文教师以《千字文》为例,用平易浅近的语言讲解文中深意。国际学生们手持钢笔,在扇子上摹写《千字文》。他们的作品虽然笔法略显生涩,但非常的认真。韩国学生刘然主还在《千字文》旁标注了其韩文翻译版本,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本国文化相联系。
AI赋能 听见古诗新声回响
在最后的“AI赋能中国经典诵读会”上,科技与传统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国际学生们首先用母语朗读自己喜爱的中国经典诗词的译文,随后通过AI语音合成技术,将西班牙语、越南语、老挝语的朗诵声与古典乐器配乐融合,生成独具特色的“跨语言朗诵音频”。
近年来,江苏大学文学院持续推进“中文+文化”特色教学,通过沉浸式体验、项目化学习等方式,让国际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文的魅力。本次活动不仅为留学生提供了感知中华文化的“立体课堂”,更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向世界传递中文所蕴含的包容性与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