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培训教室里墨香四溢、刀声潺潺,随着知名篆刻家荀洪强手起刀落,“匠心”二字跃然寿山石面——智能车间内,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悄然展开。
20余名产业工人围坐于教室,寿山石泛着温润光泽,刻刀与石面碰撞的清脆声响,以“篆刻成文,石韵篆魂”为主题,通过非遗技艺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匠心传承赋能技术迭代”的创新范式,苏州工业园区总工会2025年“十大普惠职工实事项目”之“匠心传承课堂”也随之正式启动。
深化产改 传统匠心刻进现代制造
今年,园区总工会聚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思想引领、技能提升、文化滋养三大维度,推出“十大普惠职工实事项目”。“匠心传承课堂”作为传统文化赋能职工思想教育项目,计划走进 6家重点企业和一线产业工人面对面,通过“文化传承+大师授课+现场体验”模式,让职工在传统技艺中感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实现以文化人、以艺育匠。
课堂现场 千年篆刻对话智能制造
“印者,信也。智能制造同样需要‘印章精神’——每一道工序都是一次庄严钤印。”荀洪强老师从殷商古玺讲到明清文人印,从官印的庄重讲到闲章的意趣,将篆刻的“信、达、雅”与制造业的“精、准、稳”巧妙勾连。随后,职工们拿起刻刀,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刻下自己的名字或个人箴言。博世汽车储备干部第一次握刀,便用老师教的方法刻下自己的名字,开心的说:“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枚印章,我要把今天的体验带回生产线,让匠心落到每一颗螺丝”。
“当传统篆刻遇上智能制造,每一刀都刻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文化自信。” 下一步“匠心传承课堂”将持续推动“传统匠心”与“现代制造”深度融合,让更多职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传播者,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的匠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