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圆盘画里有夏至的太阳和凉面,这是我最喜欢的节气!”一位小朋友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创作。为丰富社区青少年儿童假期文化生活,暑假期间,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萤火助梦”社会实践团队联合镇江市崇文社区关工委,开展了“童绘节气韵,共赏中华美”圆盘画公益课堂主题活动。活动以“圆盘画”创意手工为载体,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和纸盘,勾勒出对二十四节气的独特理解,在创作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节气科普:走近中国人的时间智慧
活动伊始,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述了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和演变,结合图文讲解与互动问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夏至”节气的特点与民俗等。孩子们认真聆听、积极互动,对“地球为何有春夏秋冬”“古人如何根据自然节律安排农事”等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夏至虽然白天最长,但天气最热却是在后面的‘三伏天’,这就是‘热在三伏’的意思。”志愿者借助“夏九九歌”“节气诗词”等内容,将节气背后的科学规律与文化意蕴娓娓道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手工创作:一盘一节气,童绘中国风
在圆盘画创作环节,小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通过剪贴、涂色、黏贴等形式,围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节气主题进行创作。他们用鲜亮的绿绘出春天的萌芽,用火热的红渲染夏日的蝉鸣,用金黄的纸剪出秋收的稻谷,又用雪白的棉布描绘冬日的静美。“我画的是小暑,旁边有荷花和小龙虾!”“我的是处暑,有人在放河灯。”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一幅幅色彩斑斓、富有创意的圆盘画,表现出他们对节气文化的童真表达和美好祝愿。
本次“圆盘画”公益课堂不仅是一次艺术实践,更是一次生动的文化传承之旅。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走近节气、理解节气、热爱节气,在艺术创作中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萤火助梦”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传统文化+美育实践”为方向,联动更多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课堂,助力青少年儿童在传承中成长,在文化中筑梦。(作者:曹冬 周晶 罗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