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南京艺术学院“梅韵薪传实践团”深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梅兰芳纪念馆,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通过沉浸式学习、志愿讲解与互动引导,在实践中深化对梅派艺术的理解,展现守护文化根脉、传播经典艺术的责任担当,为梅派艺术的当代传承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图为梅韵薪传实践团成员讲解示范梅兰芳经典手势
指尖传艺:让梅派手势“活”起来
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其手势表演体系尤为精妙传神,是塑造人物、传递情感的核心艺术语言之一。实践团成员以此为切入点,将专业所学转化为面向公众的生动讲解。在纪念馆现场,他们主动为游客讲解梅派艺术的精髓,特别是标志性的手势艺术。志愿者们不仅阐释了“含苞”、“吐蕊”等诗意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源于对自然的观察,更着重剖析这些细微动作如何精准传递人物身份、情绪与戏剧张力。他们结合《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经典剧目桥段,进行现场示范和互动教学,引导游客亲身感受梅派手势的魅力。志愿者季熙尧一边演示优雅的“兰花手”,一边指导游客调整姿态,强调“手腕要以柔劲带动指尖,像花瓣自然舒展”,将抽象的艺术精髓转化为可体验的实践。
图为梅韵薪传实践团成员讲解示范梅兰芳“蓄须明志 三拒演出”部分
讲述风骨:让爱国情怀“响”起来
实践团成员将“梅骨铮铮”展区作为重要的宣讲阵地。在这里,他们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成为历史故事的讲述者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志愿者们怀着敬意,主动向游客讲解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三拒演出”的感人事迹。他们结合展板上的史料和图片,清晰讲述先生在民族危难之际,面对侵略者的威逼利诱,如何毅然蓄须明志,并三次严词拒绝演出。讲解中,他们着重强调梅兰芳先生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誓死捍卫民族尊严与文化底线的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通过志愿者们铿锵有力的讲述,这段彰显深沉爱国情怀与不屈民族精神的历史,生动地传递给在场的每一位听众,引发强烈共鸣。团队成员表示,讲解的过程本身也是自我教育和精神洗礼,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承这份宝贵精神财富的决心。
图为梅韵薪传实践团成员参观梅园合影
青春接力:在传承中注入时代活力
“中华文脉的传承,不是把过去供奉起来,而是让它在青年创造力中持续生长。”此次泰州之行,南艺学子们不仅用青春的热情触摸了传统艺术的脉搏,更通过互动实践与创新的实践方式,努力搭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他们致力于在守护中传承精髓,在传播中赋予新生。这份流淌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在青春力量的用心浇灌下,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
(通讯员:季熙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