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光辉历程 书写红色诗句
南京艺术学院“思政+艺术”课走进新华日报报史馆
2024-04-10 21:3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南京艺术学院“思政+艺术”课走进新华日报报史馆

重温光辉历程 书写红色诗句

  瞻仰楷模雕像、重温革命历史、书写红色诗句……4月10日,新华日报报史馆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共建主题活动“书写红色金句 酝酿主题创作”成功举办。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书法系的近60名学生以红色诗词为媒,挥洒笔墨激情、追思红色记忆,用炽热情感和质朴理念,抒写爱党爱国情怀。

  在报史中重温峥嵘岁月

  “‘与民族命运共系,为人民幸福立言’。《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这张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拥有86年历史的党报,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活的‘革命文物’……”在新华日报报史馆的入口处,讲解员向学生们介绍《新华日报》创刊的历史,以及馆内陈列的文字、影像、实物等400余件珍贵史料,大家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

  “有哪位同学了解这两幅作品?它和南京艺术学院有着密切联系。”讲解员指着序厅里的油画问道。原来这是由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原校长、著名艺术教育家冯健亲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创作的两幅油画,分别是《1964·毛泽东三题〈新华日报〉》和《周恩来阅读〈新华日报〉》。作品对《新华日报》的缘起进行了艺术性诠释,也展现党的老一辈领导人对《新华日报》的关爱。

  参观过程中,学生们跟随讲解员,沿着历史脉络,与《新华日报》发展的众多篇章展开“沉浸式”对话。围着馆内的马蹄桌、老相机、照片影印机等珍贵的历史实物和文献资料,大家饶有兴致地聆听讲解、提问互动,从史料中感受《新华日报》的光辉历程。

  展厅中,一幅5.4米长的书法长卷颇为壮观,吸引学生驻足观看。据悉,这是2017年为庆祝《新华日报》创刊80周年,著名书法家孙晓云精心书写的1938年《新华日报·发刊词》,并捐赠给新华日报报史馆,气势宏伟的书法长卷再现革命精神。

  “通过参加此次活动,我深刻了解了《新华日报》的办报历程,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历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在今后书法创作中,我将融入更多红色经典,弘扬红色精神。”出生于香港的南京艺术学院大一新生徐俊杰说道。

 

  在笔墨中传颂革命精神

  为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报史馆尾厅,5位学生代表挥毫泼墨,书写红色金句。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荀海特地为此次活动创作并捐赠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5位学生代表邓恺、伍倚锋、冯许诺、王奕博、尚陶然也将作品捐赠给新华日报报史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以词句寄情,抒发革命情怀,精神之光照亮新时代的奋斗征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南京艺术学院大二学生尚陶然选择书写的这首词为《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在 1935年遵义会议后,指挥红军再次跨越娄山关,击退黔军,迈向胜利的进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毛泽东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这首词气势磅礴,所以我采用大字隶书来展现,通篇只有46个字,篇幅虽短但雄浑壮阔、气势如虹。当时红军不管前路有多少险阻,依旧会奋勇前进。这种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着我,让我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书法学习和创作中去。”尚陶然说。

  冯许诺是南京艺术学院21级书法学专业班班长,也是一名预备党员。此次她书写的是周恩来曾为《新华日报》写下的题词和诗:“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该诗是周恩来在获悉《新华日报》关于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报道和社论被新闻检察官扣压后,满含悲愤而书,并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使其在《新华日报》见报,将皖南事变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有力地揭发了国民党的暴行。

  “选这一题词和诗是因为它是周总理在皖南事变后怀着悲愤心情写下的,从书法专业的角度来说,它比较规律,更方便用来进行书法创作。用行书创作是因为我自身比较喜欢行书,平时写行草就比较多。这首诗情感激昂,也比较适合用奔放的行书来表现。”冯许诺说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南艺校党委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创作行动,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江苏足迹”为主线,主要包括主题党日活动、创作实践周活动及课程思政汇报展、主题创作成果展演、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先进教职工主题采风疗休养活动等五项活动。

  此次带队的荀海老师表示,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行动的开篇之举,“接下来,我们会让参观的每个学生书写《新华日报》发表过的红色抗战诗词。近60个人每人写一件四尺对开的小横幅,这样连接起来能达到近100米的长度,以‘红色诗词’百米书法长卷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

标签:南京艺术学院;创作;书写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