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期待“八面来风”
2022-03-25 16:06:00  来源: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  作者:顾江  
1
听新闻

  “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面临着大分化、大融合、大竞争的时代挑战,亟需解决文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要素错配、治理机制不完善、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等问题,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健全需要设立“要素协同、创新引领、竞争驱动、品质提升”的目标定位,形成具有“结构优化、业态创新、联动发展、协同开放”特征的体系。其中,结构优化体现在文化产业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方面,即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人才结构、文化娱乐消费结构等不断优化,带来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文化企业转型动力增强、文化人才结构分布合理、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增长等。业态创新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创意与创新发展方面,“跨界融合”“科技引领”“版权衍生”“沉浸体验”等新兴文化产业业态不断突出,文化产业向高端价值链持续攀升。联动发展体现在各城市之间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效应增强,根据城市空间规划和发展规律科学布局不同类型文化产业发展区,通过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各城市区位和要素禀赋适应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协同开放体现在以各类平台为基础的文化产业生态圈、大企业主导的生产服务协作网络,以及中小、小微文化企业有序协同的组织体系。同时,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还是开放的体系,促使中国文化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强化文化金融支撑。借助债权类文化金融、股权类文化金融、风险管理类文化金融、电影金融、艺术金融、传媒产业资本市场等不同内容、不同行业的文化金融工具,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融资服务。

  培育文化消费新增长极,畅通文化产业内部循环。稳定房地产市场价格,合理调控医疗健康市场,维持食品市场物价水平,以CPI、“菜篮子”等指数的稳定,减少刚需消费市场价格的波动,避免挤压文化消费。并以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方式,拓展文化消费空间,促进文化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强创意设计,辅以数字化技术生产出具有独特价值的高质量数字文化产品,将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流行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以数字音乐、数字出版、数字教育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创造的消费热点。

  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构建文化企业雁阵格局。以市场机制为原则,培育与壮大龙头文化企业,发挥主导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形成“领头性文化产业”+“主导性文化产业、潜导性文化产业和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文化外围产业”为主要特点的“T+N+X”的“雁阵”文化产业发展结构。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助力文化产业外部循环。创新对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缩减文化产品出口审批流程,建立文化产业贸易统计信息库,完善文化贸易服务保障。加大对优质文化贸易企业的扶持力度,成立文化产业走出去基金,对优秀文化产品予以政策支持与资金奖励。

  营造创意创新文化氛围,引育创意阶层。定期举办文化创意演出、文创比赛、文创交流等活动,营造出创新创意的文化氛围,培养全民文化创意意识。利用文创活动吸引海内外文创人才,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招聘创意人才、培养文创人才,实现文化创意阶层的集聚与创新成果的转化。

  构建现代文化市场治理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管理组织机制,形成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中介主体为一体的混合型文化产业管理机构。推进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设,加强保护力度,规范文化产品与服务内容的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制度标准。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协调发展。

  依托区域内各地方优势特点,推动要素资源的区域流动,实现区域间差异化发展。统筹文化资源,加强区域协同,共同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文化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顾江

  刊发于《新华日报文化产业周刊》第2期 (2021年9月24日)

标签:文化产业;现代文化产业;发展
责编:姬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