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旬,江苏大学“赓续红色精神”实践团队前往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身临其境的实地研学,团队成员切身感悟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体认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巍峨的辽沈战役纪念塔下,这座承载解放战争转折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与丰富的文物阵列,重现了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时刻。馆内珍藏的千余件战旗、武器、战略地图与支前文物,配合沉浸式多媒体场景,将1948年秋那场气壮山河的战略决战真实铺陈于眼前。每一枚弹壳、每一纸电文都在无声讲述“关门打狗”的军事智慧与人民支前的热血深情,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坚定信念。
团队成员在庄严肃穆的展厅中缓步前行,于塔山阻击战的血火重现前久久驻足,在攻克锦州的立体沙盘旁凝神深思。随着讲解员动情叙述塔山英雄团的铁血坚守、梁士英舍身炸地堡的壮烈瞬间,解放战争转折点的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核变得清晰而滚烫。这场关键战役不仅加速了全国解放进程,更淬炼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辽沈精神,铸就了人民军队无坚不摧的意志丰碑。“通过直面硝烟散去的战场遗存,我真切触摸到了革命前辈为山河新生的殊死拼搏,深刻理解了胜利背后的千钧重量与道路选择的伟大意义。”队员朱江在参观后心潮澎湃。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英烈纪念墙前,团队成员目睹了动人一幕:一位阿姨正垫脚立于花岗岩碑刻前,用颤抖的手帕小心翼翼擦拭着烈士的名字。指尖反复摩挲着一位位烈士们鎏金铭文,如同触碰着未曾远去的温度。那方拭去浮尘的手帕,擦拭的不仅是冰冷石碑,更是当代人对热血忠魂的无声承诺。这份源于民间的赤诚守护,与实践团队追寻的精神血脉在此刻共振,昭示着伟大牺牲从未被岁月尘封,而将在代代相传的铭记中永续光芒。
硝烟已远,精神长明。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一致表示,要将辽沈战役中蕴含的忠诚信仰与斗争精神融入血脉,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挺膺担当,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的青春动能。 (通讯员: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