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徐州铜山区汉王镇虎腰村军秀家庭农场的葡萄大棚上。农场主胡庆军正穿梭于藤蔓间,仔细检查着“阳光玫瑰”的生长情况,他的指尖拂过饱满的果粒,脸上满是丰收的期待。
“好品质才能有好收益。”这是胡庆军扎根葡萄产业几十年的信念。2019年,他流转70亩土地建起农场,聚焦“阳光玫瑰”这一耐运输、销量稳的“致富果”。“一亩最多产6000斤,多了影响口感。”胡庆军说,不到糖度、香度、脆度达标,坚决不上市。每年采收期,30万斤葡萄从这里发往全国,成为市场“香饽饽”。
这份底气的背后,是徐州农商银行的精准扶持。“建园时手里就10万元,付完地租所剩无几。”胡庆军回忆,他一筹莫展之际,该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提供了50万元贷款。此后贷款额度逐年增至100万元,如及时雨滋润着农场成长。这些资金都被用在“刀刃”上,如雇人疏花疏果、购买套袋和有机肥、支付工人工资等,年投入达80万元。稳定的支持让胡庆军能安心进行精细化管理,坚持自根苗培育。如今农场每年纯收益数十万元,还成为周边农户的“就业站”,农忙时吸纳数十人务工。
(申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