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0月28日-29日,“锡山秋叙·脉承古今——文化锡山行”主题采访活动举行。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深入探访,触摸锡山文脉发展新动能、体验文化产业新场景、探寻“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感受中国式现代化锡山实践的人文底色。

斗山遗址是2023年在无锡新锡快速路(锡虞路—江阴界)新建工程项目的考古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处重要史前遗址。媒体行的首站,走进了备受瞩目的斗山遗址考古现场——这是目前长江下游地区发现最早的史前城址,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

目前,挖掘和修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葛昕炜边介绍边带领记者们深入了解。修复室内,工作人员正认真对斗山遗址出土的陶片进行拼对和修复;现场距今约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城址轮廓初现,双重城垣与壕沟体系,将长江中下游的文明史推向新的高度。
这片沉睡了6千年的土地被唤醒,其重大价值不仅在于改写史前史,也为锡山注入了悠远而深厚的文化底气。

文明的脉络在锡山延续,倪瓒纪念馆不仅是收藏与展示的场所,更是一座活化的文化课堂。纪念馆讲解员尤金平生动的讲解,让媒体记者们领略到“元四家”之一倪瓒在绘画、书法、诗歌、音乐、造园、美食等各方面的艺术成就。目前倪瓒文化传承中心也在规划建设中,将通过持续的提升打造一座“人文会客厅”,让古典艺术焕发新生。

锡山不仅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更是“四千四万”精神的诞生地。在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采访团重温了那段“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的激情岁月。室外展区的春雷造船厂旧址,作为江苏省省级工业遗产,默默见证着乡镇企业的萌芽与发展。这种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锡山的重要文化基因。
在杰夫电声,媒体团走进实验室、视听室,看到了“声音”的文化赋能。作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杰夫电声将声学科技与消费电子、汽车文化、影音娱乐深度融合。其产品不仅是硬件,更是承载声音美学、传播听觉文化的媒介,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中国智造”的好声音响彻全球。

“让数据成为生产力”。帆软软件这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通过简捷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与超36000家企事业单位合作,2024年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连续8年在国内BI市场占有率第一。利润共享、永不上市,与员工共同成长,这家软件界“胖东来”的文化凝聚力也给媒体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幅图片就是一段奋斗史,记录着渔村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发展脉络,在谢埭荡村党建村史馆内,央视《山水间的家》里的印象渔村庭院画面中,游客正悠闲地喝着下午茶,品尝地道农家菜。这是锡山人文与经济共生共荣的生动图景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从6000年前的文明曙光,到改革开放的“四千四万”精神,从文化产业的勃发,再到未来可期的诗意乡村,在这片脉承古今的土地上,一幅人文与经济学共生共荣的锡山画卷正徐徐展开。 (小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