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无锡锡山区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强基础、优流程、智赋能”三大核心举措,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让惠民法治服务提速跑。
加强服务基础,夯实提速根基。“前几天,我在新农丰社区的公服小站咨询了法律顾问,得知我们这些外来农民工如果遇到被拖欠工资无法讨回时,在社区里就能免费帮我们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真是太方便了。”四川籍来锡务工人员潭某感慨道。
区司法局推行“点单式”选律师机制,组织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司法协理员建成法律服务专家团,同时针对农民工、未成年人等群体组建专项服务团队,确保“专业事找专业人”。积极构建“区法援中心—司法所—村居公服小站”三级网络,联动法院、残联等单位设立专项服务站,公益律师定点值班,为周边企业提供法律帮扶,让群众不出商圈即可享受咨询、申请、帮办等“一站式”服务。
优化办理流程,压缩服务时效。“我们在办理农民工等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案件时,开通重点群体绿色通道,对农民工讨薪、残疾人维权等案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使审批、指派时限实现‘当日申请、当日推进’。”法律援助律师浦小芳说道。
创新“申请即办+上门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争议化解”等新机制,还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度,对主要材料齐全、次要材料缺失的案件,先受理后补正,案件受理时限从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24小时内,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
深化智能赋能,提升服务效率。“9月初,我在网上申请了被欠薪问题的法律援助,没想到司法所工作人员主动为我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真是太意外了。”近日,求助人饶某感激地说。
区司法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拓展法律援助的服务半径与服务形式,推广“互联网+法律援助”服务模式,开通“线上申请、材料上传、进度查询”等功能,实现案件申请、材料提交、进度查询“掌上办、随时办、快速办”,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切实保障农民工群体“求助有门、维权有路”。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组合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99件,为困难群众讨回被拖欠工资款600万余元。 晏才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