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官林“三效协同”法治保障企业营商环境
2025-08-20 11:04: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官林司法所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聚焦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在提升服务实效、优化监管质效、彰显调解成效上持续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一是深耕服务强实效,织密助企“防护网”。深化“企业“点单”服务上门”项目,拓宽服务企业覆盖面,组建由律师、法律专家等组成的“法律服务讲师团”,围绕“孵化、设立、成熟、衰退”企业全生命周期绘制“法治账图”,研发制作涵盖合同履行、企业管理、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法治课件,通过按需点单、精准派单的方式,帮助企业查找、梳理经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解决企业实际经营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推动法律服务由“事后救济”向“前置预防”转变升级。开展“益企同行 法赋营商”“法企同行 共助营商”“产业链+法律服务”等系列活动,并出台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实施意见15条,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及时受理、快速处理。今年为企业“送法上门”80余次,提供法律意见150余条,挽回损失超百万余元。

  二是精雕机制提质效,打造惠企“加速器”。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严格规范执行裁量权基准。制定《宜兴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管理制度》,建立行政执法检查协作机制,科学统筹协调月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错峰检查,减少企业现场检查次数,由“多头检查”转向“精准治理”。同时,狠抓包容审慎监管,深化“优化执法环境 提升执法效能”系列工作并成立“优化执法行动”工作专班,发布关于公开征集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线索公告,对共性问题和突出症结,按照“立行立改、限期整改、长效治理”的原则进行分类处置。召开“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和特邀监督员座谈会”,选聘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36名,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监督深入企业常态化机制,让监管跑在“风险”前。今年以来,已开展涉企执法专项行动6次。

  三是联动调解显成效,构筑安企“生态圈”。一方面,聚焦企业需求培育“弘法助企品牌调解室”“华东石材市场调解室”“陶娘舅调解工作室”等高质量基层品牌调解室,立足行业特性精准对接涉企纠纷,在企业熟悉场景中快速解决问题,降低时间与沟通成本;助力万石镇、徐舍镇等乡镇成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商会+司法”联动模式,将调解工作嵌入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依托企业调委会与商会蹲点机制,深入一线指导企业化解矛盾。另一方面,依托市调委会引入专家指导,定向组建“专家调解”团队,吸纳律师、行业专家、资深调解员等专业力量,针对复杂纠纷开展“把脉问诊”,有效降低企业诉累,提前化解企业周边矛盾,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稳定。今年,企业涉诉率同比下降20%,推动5家企业,通过合规整改获得融资超千万余元。

标签:调解;法治;法律服务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