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理法”融合破解企业倒闭矛盾 用专业调解守护基层平安
2025-08-12 14:47: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1
听新闻

  2025年初,宜兴市官林镇滨湖村银某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数十名债主聚集厂区讨要债务,现场矛盾一触即发。官林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启动维稳响应,联动滨湖村委、辖区法律顾问王柏兴,将“依法化解矛盾、保障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核心目标,全程参与矛盾处置。

  企业倒闭后,债权人最关心的是“钱能不能要回来、多久能要回来”。针对这一核心诉求,王柏兴结合《企业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向债权人阐明两种处置路径:自行处置可依托本地资源快速对接企业家,3-6个月完成,清偿比例约50%;破产程序则可能耗时1-2年,清偿比例不足30%。在这样的引导下,大多数债权人同意配合自行处置。并同步协助村委对接本地有实力的企业家,推动形成“700万元收购房产及土地”的初步方案。

  就在资产处置即将推进的关键节点,债权人李某烨(化名)突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查封了银某公司全部资产,导致自行处置陷入停滞。这一行为引发其他债权人强烈不满,现场再次出现聚集苗头。滨湖村法律顾问王柏兴收到通知,立即牵头处理,力求在法律框架内破解僵局。

  王柏兴先是通过电话联系远在上海的李某烨协商解封,但对方执意不肯。他转而通过视频多次耐心劝导其妻子、女儿等家人,解释自行处置资产的优势,恳请对方顾全大局,也为自身早日获偿,解封资产。经过多轮“情理法”融合劝说,李某烨全家的态度逐渐转变。7月28日,王柏兴邀请李某烨至宜兴面谈,最终说服李某烨主动向法院申请解除查封,并同意“同比例清偿”方案。

  解封后,资产处置顺利推进,目前大部分债权人已在1个月内获得约50%的清偿,远高于破产程序预期。通过“法治引导+专业调解”的方式,既保障了债权人利益,又避免了矛盾激化,节约了司法资源,为基层社会稳定贡献了法治力量。

标签:处置;债权人;滨湖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