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9月16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2025级学生开学典礼在苏州独墅湖体育中心举行。来自天南海北的 3206名新生怀揣着对医学事业的热忱与对未来的憧憬相聚于此,共同开启一个承载着梦想与使命的新征程。
现场,律动流淌的旋律中,轻盈曼妙的舞姿间,《无名之辈》《我的未来式》《逆光· 闯》等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接连上演,充分展现了苏医学子的蓬勃朝气与青春风采。
苏州医学院执行院长李斌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新同学的到来致以热烈的欢迎。他以“跨越山海路 遇见少年心”为题,从地域、民族、年龄、兴趣爱好、姓氏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本届新生“大数据”。他表示,每一位新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共同勾勒出了苏州医学院青春群体画像的鲜活与生动。他寄语新生,作为未来的生物医药工作者,大家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者,更应是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医学创新的推动者。他期待,新生们能够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明志报国、笃行杏林,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新生代表、临床医学专业(5+3)的周天雨分享了自己的初心。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踏上医学之路的初衷,正是因为被苏医诸多先贤前辈的精湛医术和大爱精神所感动。他和姐姐都选择了医学专业,愿共同为医学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他表示,未来将以敬畏之心对待医学、以严谨之风求索学业,坚定理想、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努力成为合格的人民健康卫士。
老生代表、附属第一医院博士生魏仑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他表示,在苏医的学习不仅赋予了他追逐梦想的力量,更让他深刻理解了医学事业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所学的知识,练习的每次操作,都是未来守护生命健康的底气。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他认为,响应国家号召,奔赴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是苏医学子应有的价值追求。
教师代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徐杨教授与新生们分享了三点职业心得:要修医德、行仁术,医学是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事业,而医德是用来不断校准未来方向的准绳,能让大家在从医之路上行得更稳;要肯钻研、练本领,只有勤读文献、深耕临床,才能积累扎实学识、锤炼精湛技艺,从而在医学征程中走得更远;要勇创新、不止步,希望同学们主动顺应时代变革、把握发展机遇,汇聚新思维、激发新思考,共同探索医学未知、破解生命密码。
1980级校友、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教授,2002年在国内完成第一例成功肺移植治疗肺气肿,2020年完成全球首例新冠病人肺移植,创立的劈裂式异位肺移植技术推动中国肺移植走向世界器官移植前列。他回顾了自己四十多年前的求学岁月,表示母校的培养是自己事业发展的坚实根基。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鼓励新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并与新生分享了职业体会:做修习人文关怀的能力,身怀悲悯之心;要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要锤炼临床实践的能力,努力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救治病人的真本领;要锻造"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内心强大,守住初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务委员会主任詹启敏教授以“以青春之名·赴未来之约”为题讲授新生第一课。他指出,苏州医学院自创立伊始,便将 “医者仁心”的基因深深熔铸于家国情怀的血脉,始终践行张謇先生“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的院训,坚守初心,治病育人,见证了无数苏医学子的成长与蜕变。他以“追光、破晓、守护”寄语新生:以初心热忱照亮求学之路 —— 永葆对医药卫生事业的热忱与好奇,执着追寻真理之光;以突破创新迎接成长黎明 —— 在思维碰撞中认清自我,在跨学科合作中深化对医学的认知;以使命担当彰显仁心仁术 —— 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以精湛医术与崇高医德,争做支撑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时代砥柱。现场,詹启敏还为同学们送上特别惊喜——由他亲自作词并演唱的原创歌曲MV《我的青春自带流量》,瞬间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情感共鸣。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全体学生起立,高举右拳,齐声宣读医学生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词回荡在场馆,新一代苏大医学人正式接过时代接力棒,立志“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詹启敏、李斌共同为 2025 级新生班主任颁发聘书。
苏医学子的逐梦征程拉开了崭新序幕,新同学们将以“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的信念为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为舵,在守护生命的征途上扬帆启航。
张钰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