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 “阊门烟火气” 为主题的文化研学活动在苏州热闹启幕。漏窗新语志愿服务团队携 “非遗传承、青春共振” 理念深度参与,围绕园林漏窗艺术打造沉浸式文化服务场景,为青少年搭建起触摸苏式文化的桥梁。
研学首站走进苏帮菜博物馆,一场“苏味食育课堂”在此展开。进门处,古墙砖堆砌的墙体静静沉淀着岁月肌理,瞬间拉满江南氛围感;一楼的苏式小吃区更是香气四溢,秘制爆鱼面的鲜醇、鲜肉小馄饨的温润,皆是刻在记忆里的舌尖风味。孩子们一边品尝地道美味,一边聆听饮食背后的文化故事,在味蕾与知识的双重滋养中,既当起了“小小美食探索家”,更化身苏州传统饮食文化的“小小传承者”。
随后的桃花坞木刻年画体验环节,让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老师先娓娓道来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渊源与民俗故事,再手把手示范雕刻、上墨、铺纸、按压的完整工序。孩子们屏气凝神,循着步骤亲手拓印,当一幅幅带着墨香、充满童趣的年画在掌心成形时,眼中满是成就感与对传统技艺的好奇。
活动尾声,团队一同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艺圃。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漫步博雅堂、驻足延光阁、闲坐乳鱼亭,探寻艺圃与“明四家”的历史联结,感受明代园林的雅致意境。最令人期待的漏窗赏析环节,志愿者以生动的讲解拆解艺术密码:从冰裂纹的清透雅致,到海棠纹的灵动柔美,孩子们透过一方方花窗,不仅看见园林“借景”的造园巧思,更在虚实相映间,触摸到最江南的苏式生活记忆。
此次活动与阊门老城墙历史文化体验、桃花坞木刻年画实践相呼应,形成多元非遗传承矩阵。来自江南大学的团队负责人王晗睿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 “美育 + 社区”“线上 + 线下” 的文化服务新模式,让更多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助力非遗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