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民生温度的直接体现。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蔺和社区聚焦居民需求,将闲置空间升级改造为休闲小公园与垃圾分类趣味园,以“微改造”实现“大治理”,让居民在方寸之间感受幸福质感。
“休闲小公园”织密民生幸福网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成了我们带娃散步的好去处,社区真是把实事办到了心坎上!”家住蔺和社区18幢的张阿姨,每天都会带着孙子到家门口的小公园玩耍。
这个占地200平方米的公园,一年前还是块堆满杂物的闲置地块,如今已成为集健身、休憩、社交于一体的“居民乐园”。改造之初,社区通过“居民议事厅”“线上问卷”等方式征集意见。“老年人想要休憩座椅,年轻人希望有花有草,孩子们需要空地玩耍”——梳理出若干诉求后,社区联合设计团队推出“分区共建”方案:保留原有大型乔木作为天然遮阳伞,划分出“老年休憩区”“花草种植区”“儿童游玩区”三大功能区,既满足不同年龄层需求,又实现生态环保。
如今,公园不仅有花园、休闲长椅,还设置了“邻里议事廊”。每月在这里举办的“邻里议事会”,已促成楼道灯更换、汽车停车位增设等8件民生实事落地,让这方小天地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幸福驿站”。
“趣味园”培育文明新风尚
蔺和社区打造的垃圾分类趣味园以充满童趣的设计和丰富多样的互动形式,成为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欢乐课堂,打破了传统宣传的刻板印象,用“玩中学”的方式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也为社区儿童友好建设注入了绿色活力。
园内设置多个功能区:“知识科普墙”用漫画解读分类标准,“互动游戏区”有垃圾分类飞行棋、趣味投篮分类挑战等游戏设施,孩子们在掷骰子前进、投篮的过程中,要正确回答垃圾分类问题或完成分类投放,才能顺利通关。“以前觉得垃圾分类很枯燥,现在像玩游戏一样就记住了,太有意思啦!”一个小朋友开心分享道。
除了趣味设施,趣味园内还定期开展“小小环保宣讲员”“垃圾分类情景剧表演”等特色活动。孩子们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化身小讲师,为小伙伴们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或是穿上定制的角色服装,通过生动的情景剧,演绎垃圾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些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让孩子们在欢乐中践行绿色生活理念,为打造绿色宜居的美好家园贡献童“心”童“力”。
下一步,蔺和社区将用更精细的服务、更创新的举措,让“小空间”承载“大民生”,让基层治理成果真正转化为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盛文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