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到西部、到乡村、到基层志愿服务,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阿图什市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重要回信精神,5月7日,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炳麟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开启了一堂以“破茧·追光·越界:从校园到社会的公益成长密码”为主题的“信仰公开课”校级示范课,通过主题分享、案例解析、互动交流,生动讲述苏大学子的公益实践故事,共同探索“Z世代”大学生的公益实践新模式。
“学弟学妹们,大家认为校园公益与社会公益的核心区别是什么?”江苏省首批高级“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苏州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徐嘉,作为校友与学院成长陪伴德政导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堂鲜活、精彩的思政课。她以苏大“惠寒”项目为例,带领同学们思考从“单向输出”到“赋能乡村教育生态”志愿者支教模式的迭代;通过公益慈善基金会“千人工匠”品牌项目,分享SWOT分析优化公益项目,实现“鱼渔”两相授的探索。深耕公益事业十余载,将公共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一个个公益项目设计与落地中复盘总结,徐嘉坦言,“公益不是象牙塔里的自我感动,而是连接个体价值与社会需求的‘桥梁’。”
“始于热爱,成于匠心,毕业后我将公益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2023届本科毕业生陈思楠从学院“青茶支教”实践团队长,成长为一名全职公益人,“我负责的PEER友毅思校园可持续行动计划面向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的县中学生开展,旨在提升县中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及行动能力,至今已有2000余位学生完成可持续行动挑战。”她心怀赤诚,聚光成芒,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用行动刷新着公益方式。
将“小我”融入“大我”,公益是青年践行“人民至上”的生动课堂,是青年参与全球治理的“温柔力量”,是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的“志之所趋”。为深入实施苏州大学“铸魂逐梦”工程,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忠推动“走进百城千村万户”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勉励同学们“走出象牙塔,走进烟火气,在实践中解民生,治学问,练本领,长才干。” 张凯丽 于雅淇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