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5月5日,《水磨腔的现代凝视》——蔡成诚昆曲摄影作品展于昆山昆曲文化中心隆重启幕。这场由昆山当代昆剧院主办,昆山市摄影家协会、良辰昆曲工作室协办的视觉艺术盛宴,通过20幅匠心独运的摄影作品,构建起传统昆曲艺术与现代影像美学的跨时空对话。
昆山当代昆剧院党支部书记、一级演出监督瞿琪霞在活动中介绍,今年是“昆昆”成立十周年,蔡成诚从2016年开始,用近十年时间,以独特视角记录了昆曲艺术的台前幕后。本次摄影展不仅是对幕后工作者的致敬,更是青年艺术人才的重要展示平台。作为昆曲艺术的忠实记录者,蔡成诚用影像见证着剧团的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昆曲艺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昆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蔡龙表示:“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水磨腔’的婉转悠扬是其独特魅力所在。而‘现代凝视’则代表了我们试图用摄影这一当代艺术形式,重新解读这一文化遗产。”
国内知名策展人、摄影理论研究者、感光教育创始人叶明文在致辞中表示:“昆曲的传承不仅依赖于舞台表演,更需要影像的记录与传播。蔡成诚的镜头不仅捕捉了昆曲的华美瞬间,更深入幕后,展现了演员们的专注与坚守。这种‘凝视’超越了简单的记录,成为连接古典艺术与现代审美的桥梁。”叶明文进一步强调:“影像的传播力是巨大的。许多人可能无法亲临昆山观看昆曲表演,但通过摄影作品,他们可以了解昆曲、爱上昆曲,甚至因此关注昆山的文化底蕴。这正是影像记录的意义所在。”
展览以“水磨腔”为核心线索,分为“穿越时空”、“幕后”、“舞台”、“排练”、“传承”五个主题展区,带领观众从历史渊源、幕后准备、舞台表演到当代传承,全方位感受昆曲的艺术魅力。
摄影师蔡成诚在分享创作心得时表示:“摄影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时间的凝固。每一张照片都是对过去的凝视,而昆曲正是通过一代代表演者的传承,才得以在今天依然焕发光彩。”
展览现场,观众不仅可以通过摄影作品感受昆曲之美,还能通过互动装置体验昆曲选段的视听结合。主办方表示,未来计划将展览延伸至线上平台,并开展昆曲摄影工作坊、非遗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创新。
一位年轻观众在观展后感慨:“以前觉得昆曲离我们很远,但这些照片让我看到了它的细腻与生动,原来传统艺术可以这么美!”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1日。(袁福荣)
展览部分摄影作品选
摄影师简介:
蔡成诚,昆山当代昆剧院摄影师,2016年任职昆山当代昆剧院的艺术策划部影像岗位。
参与昆剧《牡丹亭》、南昆传承版《桃花扇》、《顾炎武》《梧桐雨》《描朱记》《峥嵘》《浣纱记》《浮生六记》《西厢记》等和“昆曲回家”大师传承版牡丹亭的拍摄,拍摄记录2018-2022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及百部经典昆曲折子戏等项目。
2012年参加《中国摄影》杂志社举办的“青春之歌”首届锦溪杯全国新人新作摄影大赛,作品《雾锁锦溪》《风雪渔人归》获“印象锦溪类入选作品”。2015年参加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运河重镇-世界文化遗产南浔全国摄影大赛,作品《頔塘晨雾》被评为“铜质收藏作品”。作品《百花齐放》《大破天门》《憧憬》《鬼舞神影》等入选2018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摄影展。2021年参加《中国摄影报》社举办的“昆曲探源”全国摄影大展,作品《昆曲进社区》被评为“入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