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层楼高的超大型盾构机‘通甬园梦号’,正以每天8米左右的速度向城市地下挺进。”5月6日,正在苏州阳澄湖半岛施工现场的中铁十四局站前项目经理部一分部总工孙丰彪对记者说,通苏嘉甬高铁苏州东隧道4月18日掘进以来进展顺利,目标直指前方11公里吴淞江畔桑田科学岛。
苏州东隧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的通苏嘉甬高铁控制性工程之一,隧道全长15.565公里,被誉为“中国城市高铁第一隧”,其开建标志着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苏州工业园将拥有串联沿海大通道的高速铁路,推动园区城市副中心吴淞湾未来城建设,并为苏州实验室所在的桑田科学岛建设添上“浓重一笔”。
在通苏嘉甬苏州东隧道规划图上,隧道傍依城市中环东线纵向贯通苏州工业园。未来两年多时间内,超大盾构机将从脚下数十米深处“静悄悄”地挺进,3年后隧道建成通车,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通苏嘉甬高铁将从地下风驰电掣驶过。
下穿10多公里长的城市建成区,苏州东隧道刷新了我国高铁建设多项纪录,孙丰彪用“长、大、深、险、严”5个字概括工程特点:“长”,园区段盾构掘进全长11.658公里,给泥水环流、物料运输、通风、降温等盾构施工带来极大挑战;“大”,盾构开挖直径14.81米,对盾构机推力、扭矩、盾构姿态控制要求极高;“深”,隧道最大埋深58米,最大水土压力超过8bar,对盾构机整体密封性、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险”,长距离穿越软土和高水压、高渗透砂性地层,包括穿越3条铁路、多座高层建筑,以及众多河流湖泊,风险等级高;“严”,下穿中国运输最繁忙的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对沉降要求极为严格,必须确保铁路运行万无一失。
既然隧道施工难度如此之大,为何不选择地面高架?对此,省规划设计集团苏州创研院副院长蒋维科说, “通苏嘉甬通道”在苏州工业园区规划一直前瞻预控着,之所以不建高架建隧道,是考虑到高铁穿行城市上空难免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对沿线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工艺精密的企业生产产生影响;此外,高架还会阻断沿线城市功能组织,损害城市空间景观,像高铁沿线的东沙湖、吴淞江等是重要景观廊道,环抱桑田岛的斜塘河、吴淞江9公里绿道规划有5个主题公园,高架飞过将割裂公园空间。
通苏嘉甬高铁被誉为佩戴在上海“脖颈”的“珍珠项链”,南北向串联起南通、苏州、嘉兴、宁波等城市,远期还将连通京津冀、海峡西岸和珠三角。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建苏州东隧道的同时,在隧道南侧的吴淞江畔,也已谋划我省首座地下高铁站苏州东站,高铁站地上地下物业将达155万平方米,建设“站城一体”的垂直都会、空中之城。
“把通苏嘉甬引入成熟园区,在吴淞江畔布局苏州东站,是要让高铁站距产业更近、距科创更近、距人才更近。”蒋维科说,吴淞江在园区东南拐了个U形弯,围合部分就是2.7平方公里的桑田科学岛。
高铁站是桑田岛建设新城、吸附资源、吸引人才的战略抓手。苏州市交通运输局铁路处处长许高磊说,苏州东站将于2027年与通苏嘉甬通车同步启用,这里还将规划通行如通苏湖、苏淀沪两个城际铁路站,2号、6号两条地铁线。这样,桑田科学岛不仅背靠苏州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串联长三角南北翼“珍珠项链”,还将一步链接上海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为此,苏州东站将实行“站城一体”高复合度开发:地下,是比足球场还大的三层地下车站;地上,是上盖多栋超高层建筑在内的“空中之城”。规划中,一条长1200米、宽80米的空中连廊起于苏州东站,沿途连通周围高层塔楼,直抵吴淞江边,成为瞰城赏景、组织交通的城市平台。
(记者 顾巍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