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4月26日,苏州市统计局发布2021年一季度苏州经济运行情况,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定恢复,保持了稳定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23.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2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138.37亿元,同比增长25.4%;第三产业增加值2560.56亿元,同比增长17.9%。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小麦长势良好,种植面积较上年增加。畜牧业加快恢复,3月末,全市生猪存栏12.7万头,同比增长241.1%;能繁母猪存栏1.0万头,同比增长147.0%。一季度生猪累计出栏1.6万头,同比增长50.4%。一季度全市蔬菜产量48.3万吨;水产品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0.6%。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
一季度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0%,两年年均增长11.2%。3月份实现产值3416.6亿元,同比增长19.2%,单月产值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35个行业大类中,实现产值正增长的行业有33个,行业增长面达94.3%,其中14个行业产值增速超过全市平均。
从经济类型看,民营工业增长较快。一季度民营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4.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平均增速1.9个百分点,高于外资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从规模上看,大型工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8.8%,中型企业产值增长46.3%,小微型企业产值增长46.3%。高新产品产量增势显著,其中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42.9%;电子元件产量增长56.3%;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219.9%;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1.8%。
服务业加快恢复,高技术行业贡献突出
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9%。服务业税收稳步提升,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514.2亿元,同比增长10.5%,占税收收入比重的46.9%。服务业用电量5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4%,比1~2月提高7.7个百分点。交通物流快速增长,一季度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24.6%,公路、水路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6.8%、70.3%。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180.2万标箱,同比增长42.1%。全社会快递业务量4.79亿件,同比增长50.6%。
旅游市场回暖明显,一季度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660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实现旅游总收入715.0亿元,同比增长308%。1~2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47.2%,两年平均增长12.8%。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8.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6.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71.4%,三个行业合力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17.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回暖复苏,升级类商品增势明显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8.0亿元,同比增长39.1%,两年年均增长6.5%。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1亿元,同比增长35.6%,两年平均增长6.9%,消费市场恢复态势明显。升级类商品增势明显,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年均增长12.4%,金银珠宝类两年年均增长7.8%。出行类消费较快增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年均增长9.5%,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两年年均增长10.7%。限额以上批零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181.1亿元,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20.8%。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涨幅保持平稳
一季度苏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17元,同比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8元,同比增长12.2%,两年平均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9元,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3%。
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1.0%,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四涨三跌一持平”,其中食品烟酒上涨2.3%;衣着上涨1.7%;居住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7%;交通和通信下跌0.1%;医疗保健下跌0.3%;其他用品和服务下跌0.6%;生活用品及服务持平。
一季度全市城乡公共服务支出470.7亿元,同比增长16.0%,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个百分点,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17.1%、23.0%、34.8%。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1.8%,同比提高4.0个百分点。
苏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