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自“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开展以来,扎下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聚焦群众呼声、聚力办好实事,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小城镇管理互评机制”为改革课题,着力改善镇区环境,提升镇区形象,拉近干群关系,推动“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落到实处。
出新招破除旧印象,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
为做好镇区管理工作,扎下镇创新实施“城管环卫—商户互评”机制,推出一连串新招实招。一是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党员商户做表率,主动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带动一大批商户积极签订责任书。二是构建互评渠道,通过微信交流群、商户座谈会、党员代表座谈会,引导群众建言献策、参与管理。三是强化互评结果运用,将互评结果与工作人员考核挂钩,对商户进行“卫生文明商户”评比,做到鼓励先进、督促后进。
做减法跑出加速度,提升群众“满意度”指数
一是突出做“减法”,通过淘汰机制建强队伍。将商户对城管环卫人员的综合评价作为衡量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实施互评机制以来,先后淘汰7名工作不力人员,新招聘年富力强、有责任心的城管环卫人员5名,新选聘辅警2名,强化执法队伍的同时,让执法者更有“温度”,促进文明执法、温和执法、科学执法。二是以“疏”代“堵”,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区域引导群众改善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习惯,集中清理镇区楼体广告和高炮,完成镇区绿化亮化提升、工业路机非分离改造等工程,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补短板聚焦急难愁,坚定群众“同发展”信心
扎下镇发挥财政杠杆效用,补足基础设施短板难题。新建垃圾转运调度中心,新购置分类垃圾桶400套,新增垃圾清运车2辆,湿扫车1辆;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运输垃圾的车辆损耗和垃圾桶损耗;增加50余万元投入,用于垃圾收运人员和环卫工人的招聘、绩效、薪资。一系列满分操作将城管环卫人员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工作成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
项晨晨 胡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