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纪律是否严明、作风是否优良、效能是否高效,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自街道专项行动实施以来,南通市海门区民生新村社区把“严纪律、正作风、提质效”贯穿工作全过程,力争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让基层治理既有“章法”又有“温情”。
以“严纪律”立规矩,守牢服务群众底线
社区工作琐碎繁杂,小到邻里纠纷调解,大到惠民政策落实,都离不开纪律的约束。要从制度层面明确“可为”与“不可为”,例如针对证明出具、补贴发放等关键环节,制定流程化操作规范,杜绝“人情办事”“随意变通”;针对社区工作人员,强化日常考勤、服务态度等纪律考核,将居民满意度纳入评价体系,以纪律红线守护群众利益。同时,社区开展座谈会,全体工作人员严肃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并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明细。大家不回避重点、不敷衍塞责,不回避实质、不流于形式,切实达到了触及思想、解决问题的效果。
以“正作风”树形象,夯实群众信任基石
社区作风好不好,居民心中有杆秤。要坚决摒弃“坐堂办公”“被动等待”的官僚作风,倡导“走家串户”的务实作风。结合“4+1+2”走访制度,建立“定期走访+即时响应”机制,用“脚步丈量民情”的主动服务,替代“电话通知政策”的简单模式。同时,正视工作中的短板不足,对居民反映的物业纠纷、环境整治等问题,不推诿、不敷衍,建立问题台账,明确解决时限。以盛华豪庭筹建物管会为例,定下时限啃“硬骨头”,网格人员数据排摸筛选,再对有可能成为物管会成员的居民一对一做工作,见面谈、上门谈,积极主动作为,深入群众,方可取得实效。
以“提质效”办实事,打通服务群众堵点
纪律严、作风正,最终要体现在质效提升上。面对社区治理任务重、人手有限的现状,可以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能,例如,将社保办理、医保登记等高频事项梳理成“一次性告知清单”,减少居民跑腿次数。还可以整合资源,积极联系多方部门联动,有效解决难题。例如近期我社区国际车城罐装液化气整治,也是和街道住建、安监及社区民警、物业共同合作,在夜间居民大多在家的时间段,突击行动,以逐层“扫楼”的形式,发现并回收了一批液化气钢瓶,取得动态实效。
严纪律、正作风、提质效三者相辅相成,新形势下,社区工作者需以纪律为尺、以作风为帆、以质效为标,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不断锤炼能力、改进工作,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袁永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