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安:“融和法庭”,点亮法治“新灯塔”
2025-08-15 13:45:00  来源:江南时报网  作者:海法宣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在海安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海安市人民法院的“融和法庭”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法治前行的道路,为群众带来司法的温暖与力量。它不仅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更是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以多元解纷智慧,守护着一方和谐。

  法治护航:为孩子打造“沉浸式”成长港湾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与成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海安法院李堡法庭法官助理王海燕应滨海新区金港社区“点单式”邀约,在“融和法庭”值班期间,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送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暑期法治课。

  活动以“模拟庭审”拉开序幕,“小法官”“小当事人”“书记员”们有模有样,完整演绎了从法庭调查到法庭辩论的司法程序。孩子们在庄重的氛围中,真切感受到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魅力。随后,王海燕结合改编的真实案例,抛出“遇校园霸凌如何维权”等问题,深入浅出地讲解法律知识,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安全自护知识,引导孩子们识别生活中的法律风险,助力他们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

  此次“法治套餐”,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司法流程,更提升了他们的风险识别与依法维权能力。“融和法庭”用独特的方式,为孩子们的成长撑起了一片法治晴空。

  多元解纷:庭外冲突的和谐“终点站”

  法庭之外,也会有矛盾的火花碰撞。近日,海安法院墩头法庭审理一起离婚纠纷,庭审后原、被告双方因彩礼退还问题在法庭外发生肢体冲突。关键时刻,“融和法庭”联动机制迅速启动。

  承办法官李芙蓉立即联系墩头派出所民警到场,及时制止冲突、稳定双方情绪,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冲突平息后,墩头法庭联合派出所组成调解小组,深入挖掘矛盾根源。李芙蓉法官为双方剖析法律要点,提供婚姻问题解决方案;民警则从情理与治安角度,指出冲突的违法性及后果,并耐心疏导情绪。

  经过数小时的多轮调解,双方及家属终于平复情绪、回归理性,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并向法官和民警真诚致谢。“融和法庭”以“融入+调和”为理念,整合多方力量,定期与派出所、司法所等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协调会,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处置,将矛盾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彰显了强大的解纷能力。

  远程护“薪”:跨越千里的司法温情

  “融和法庭”不仅能化解身边的矛盾,还能为千里之外的群众送去司法关怀。河北省的李某受雇于王某在工地做水电安装,工程竣工后,王某却拖欠52500元劳务尾款未结。

  2024年7月,王某承诺结清欠款却未履约,李某遂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考虑到李某远在河北、往返成本高,且案件事实清楚、证据链完整,调解员薛仁富决定在曲塘镇综治中心“融和法庭”,借助在线平台调解,曲塘法庭法官助理尚俊共同参与。

  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既向王某释明拖欠劳务费的法律后果,又秉持“和为贵”理念,耐心疏导双方情绪。最终,王某付清欠款,两年的劳务纠纷得以圆满化解,李某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曲塘法庭以“融和法庭”为支点,整合调解资源,搭建起诉与非诉衔接的桥梁,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式的诉讼服务。

  近年来,海安市人民法院通过深化府院联动机制,与辖区政府部门、基层组织加强联络,联合多部门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协调会,凝聚解纷合力。在特殊群体司法服务方面,“融和法庭”通过多种灵活方式,满足残疾人群体多元司法需求。在智慧解纷领域,借助资源与科技融入,打造全域全时诉讼服务模式。

  “融和法庭”就像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司法与人民群众,以多元解纷的智慧和司法为民的情怀,让司法的温暖抵达每一个角落,为构建平安海安、法治海安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着司法为民的动人篇章。(海法宣)

标签:冲突;终点站;法庭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