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挺进山东。为了贯彻“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该师第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南下湖西地区。为了便于作战和发展,部队番号改为苏鲁豫支队,彭明治任支队长,吴法宪任政委。此时,湖西地区的抗日力量因讨王(王献臣,时任伪反共救国军第一集团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战役的失利而遭受较大损失,王献臣部在日军扶植下气焰嚣张,盘踞在丰县崔庄、韩庄一带,与抗日军民为敌。为了打开该区抗战局面,苏鲁豫支队决定首先歼灭王献臣部。12月29日晓,苏鲁豫支队向崔庄、韩庄发起进攻。经两小时战斗,毙伤俘伪军800余人。战斗结束时,驻丰县日军出动增援。苏鲁豫支队进行了顽强阻击,歼敌一部,击毁敌军车一辆,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30余支。崔庄、韩庄战斗的胜利,使苏鲁豫支队声威大振,极大鼓舞了湖西抗日军民的斗志。战后,已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的原第二总队返回湖西地区,编为苏鲁豫支队第四大队。
1939年2月,苏鲁豫支队乘胜向沛县北部发展。在沛北郝寨一带盘踞着湖西最大的土匪武装籍兴科部。籍兴科投靠伪苏北反共第一军司令金啸虎,被编为第一支队,下辖3个团,约3000余人。在苏鲁豫支队的争取下,其主力第二团团长何玉祥率部起义不久,籍兴科为形势所迫,也率部反正。苏鲁豫支队将两部编为独立大队,派郭影秋等一批干部到该部工作,改造这支部队。3月独立支队随苏鲁豫支队第一、第七大队到陇海铁路以南开辟新区,在斗争中得到锻炼和巩固。
1939年3月,日军集结4000余兵力对湖西地区大“扫荡”,苏鲁豫支队第三大队在谷亭镇南与日军600余人遭遇,经激烈战斗,毙伤日军200余人。其他大队则转移到外线打击敌人,使日军到处扑空,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经过半年多的英勇奋战,苏鲁豫支队已发展到8000余人。
1938年12月21日,钟辉、梁海波、李浩然等20余名八路军指战员抵达许楼(今属新沂),与苏皖特委一起召开了各县党组织负责人及抗日团体负责人会议,正式成立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钟辉任司令员兼政委,梁海波任副司令员,并首先将苏皖特委领导的几支武装整编为第一团。同时,苏皖特委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李浩然任特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在邳北铁佛寺经过短期军政训练后,随即就地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1月18日夜,支队冒雪奔袭邳北老滩镇,毙伤伪军20余人,生俘伪军近百人,缴枪七八十支,首战获胜。1月30日至2月1日,支队接连取得泇口埝、宿羊山战斗胜利。2月18日拂晓,支队在官湖镇南阻击日军,毙伤日军数十人,破坏其打通陇海铁路的计划。2月23日,支队一举攻克邳县县城,毙伪军30余人,生擒伪维持会长以下70余人。日伪为解除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对东陇海铁路交通线的威胁,于4月初向铁佛寺一带发起四路“扫荡”。4月3日,支队主力在铁佛寺以北抗击由郯城出犯的日军,毙伤日伪军100余人,敌军连夜撤逃;与此同时,邳北军民配合主力部队阻击、袭扰其他各路敌军,使日伪军的“扫荡”遭到失败。4月28日,支队主力乘胜再克邳县县城,毙伤伪军200余人,生俘伪军300余人,缴获迫击炮、轻重机枪等一批武器,并打退驻官湖日伪军的增援,毙伤日伪军数十人。这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伪化邳北的企图。
此时,陇海铁路以南的邳睢铜和淮海地区的党组织及人民群众迫切盼望八路军派主力部队南下,帮助他们打开抗日斗争局面,为此,中共山东分局于4月上旬向党中央建议,派遣部队南下陇海铁路,向苏北洪泽湖等地发展,建立抗日根据地。1939年4月下旬,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组成先遣第一梯队,由支队政治部主任李浩然率领南下开辟新区。在地方党和群众援助下,第一梯队向睢宁古邳、魏集,宿迁皂河等地日伪军据点发起攻击,予敌以有力打击。日军在遭受打击之后,从陇海铁路抽调300多兵力重占古邳,“扫荡”邳睢铜地区。第一梯队采取分散游击的战术,侧击骚扰日军,使日军日夜不宁,被迫撤退。经过近六个月的英勇战斗,第一梯队已由原来的200余人枪发展到1500余人枪,下辖7个大队和2个独立营,初步打开了邳铜地区的抗战局面。
与此同时,陇海南进游击支队还和苏皖特委一道,积极做好淮海地区的开辟工作。1939年4月,支队将在海属地区活动的东灌沭边区抗日游击总指挥部改编为该部的第三团。7月8日,第三团在盐河与涵养河交汇的五里槐伏击日军汽艇,毙伤日军多人,取得该团成立后的第一个胜利。陇海南进游击支队还组建了第二梯队,活动于宿迁、沭阳、邳县三县交界地区。在淮属地区,1939年5月,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决定将苏北抗日同盟会组织的几支抗日武装合编为第八团,稍后,在涟水地区又组建了第九团。由于淮海地区是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控制的地区,驻有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军主力,因此,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在开展抗日斗争时,不断遭受国民党顽军的袭击。第八团、第九团为集中力量反顽,合组为第三梯队,对外称淮河大队,吴觉任梯队长、万众一任政委。1940年春节前夕,涟水城日伪军到涟西地区抢劫财物。为保护群众利益,2月9日,第三梯队在洪码设伏,痛击回归之敌,毙伤日伪军100余人。
经过近一年的斗争与发展,陇海南进游击支队已由最初的数百人,猛增至七八千人。1939年9月,为了加强对徐海地区八路军各部的统一指挥,中共山东分局决定成立八路军苏皖纵队,江华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不久,江华率纵队机关抵达邳县,将陇海南进游击支队改番号为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不久,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留下邳县独立团坚持原地斗争,主力随纵队南下陇海铁路以南的苏皖边区,投入了开辟新区的斗争。
(黄克诚旧居园景)
国民党顽固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极端仇视,欲除之而后快。1940 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华中各地不断挑起反共摩擦事件。3月22日,国民党制订了《剿办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东段以南附近地区非法活动之异党指导方案》,韩德勤、李品仙等顽固派立即调兵遣将,向该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发起大规模进攻。
面对这一严峻局势,中共中央指出,在顽固派欲将淮河流域的新四军消灭或驱逐的情况下,八路军的一项紧急任务就是坚决而迅速地援助新四军。“在可能的全国性突变时,我军决不能限死黄河以北不入中原,故华中为我最重要的生命线。”“此次蒋介石令韩德勤、李品仙、李宗仁、卫立煌及所有鄂、豫、皖、苏各军向我新四军进攻,衅自彼开。故我似应乘此时派必要军力南下。”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八路军总部决定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二纵队主力南下增援华中。
1940年6月20日,第二纵队由黄克诚率领抵达豫皖苏边区与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会合。6月27日,中央军委指示,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在陇海铁路以南、津浦铁路以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
此时,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指示第四纵队派部队进到津浦路东地区活动。7月下旬,黄克诚率新二旅和第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及原二纵机关,越过津浦铁路,于8月7日到达皖东北地区。8月16日,中原局决定将该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统一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韩振纪任参谋长,邓逸凡任政治部主任,执行向苏北发展的任务。全纵队下辖三个支队,共2万余人。八九月间,八路军第五纵队及中共苏皖边区党委机关相继进军苏北淮海地区。
八路军第五纵队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苏北国民党顽固派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对比。在各地党组织的配合下,八路军分兵发动和组织群众,打击日伪势力,迅速打开了苏北抗日局面。苏皖边区党委于9月中旬在沭阳钱集召开了淮海地区士绅座谈会和各界代表会议,共商苏北抗日大计,并成立淮海区专员公署。12月,淮海区再次召开各界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地区参议员,成立了淮海区临时参议会,地方人士吴月波任参议长。与此同时,淮海区普遍建立了县、区两级抗日民主政权。在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扶助下,淮海大队、沭河大队、滨海大队、淮安大队、泗阳独立团等一批地方抗日武装迅速成长起来。
来源:《江苏省志·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纪略》《中共江苏地方史·第一卷(192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