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合的广袤大地上,活跃着一群熟谙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扎根乡土、筑梦田野的“新农人”,他们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操纵无人机播种施肥,架起镜头直播带货……将现代化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六合“新农人”如何推动乡村田野“一路生花”。
变量施肥精管控、智慧赋能提效能
夜幕低垂,蝉鸣渐起。雄州街道的郑克全家庭农场里却亮起点点荧光,种植户郑春伟的“夜间飞防”作业即将开始。配比农药,检查药箱、电池与喷洒系统……随着最后的调试结束,一架无人机开始了变量施肥作业。

什么是变量施肥?
郑春伟笑着解释道:“看苗下肥,按图作业。”变量施肥技术基于实时监测水稻生长状况,搭载了多光谱传感器的无人机在升空后,会先给农田做一个“CT”,快速获取水稻长势信息,随后,根据苗情生成变量施肥处方图,以此指导无人机动态调整施肥量精准施肥,让水稻获取生长所需的定制“营养液”。
与传统人工防治方式相比,无人机作业显示出独特优势,现在,一架无人机一个晚上就能完成四五百亩农田的防治任务。而变量施肥的“精准营养”管理模式又可以在降低亩均化肥使用量的同时,推动水稻生产向节本增效、生态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政策补贴、操作技术培训、农机定期检查……近年来,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在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和农机设备的加持下,传统肩挑背扛式生产少了,越来越多农户通过远程操控就能开展施肥、灌溉等操作,在六合,科技正成为“新农具”,助力“新农人”在现代化农业的浪潮中劈波斩浪。
土货搭乘云快车 助农打开增收门

“家人们,这是我们精选的11天出炕的优质活珠子,味道非常鲜美,口感像果冻一样,可以放心购买品尝……”六合区农业创业电商服务中心里,每晚9点-10点,南京市六合区壹蛋蛋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世超便开始了自己的直播。
自2013年从父亲手里接过运营了近50年的炕坊后,袁世超也开始续写起他和活珠子的故事。“酒香也怕巷子深”,从电商入手,为活珠子打开新销路是袁世超接手后走的重要一步。
新消费时代之下,市场对“新农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会种,还要会卖。商业嗅觉敏锐的袁世超,早早就注册了淘宝店铺,并慢慢开始了多渠道经营。“这几年我们不仅在淘宝上销售,在京东、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也都有了店铺。线上线下正好形成互补,线上一般工作日销量还不错,线下周末、节假日销量就相对好一些。”袁世超说道。
在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的帮扶下,依托“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壹蛋蛋”活珠子搭上电商直播快车,如今“壹蛋蛋”活珠子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销售范围从六合区辐射到全国,销售渠道从以往依赖单一线下销售,到现在集线下门店与线上电商多平台、多渠道并行,年销售量在150万个以上。
龙池鲫鱼进入抖音宣传销售,六合猪头肉、盆牛脯、活珠子等极具市场潜力的商品成为电商核心推广产品……2019年,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组建“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将全区农副产品资源整合,进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如今,在六合,越来越多的农副产品正通过“茉莉六合”这个区域公用平台进入千家万户,各种创意有趣的方式让六合特色农产品“出圈”。互联网时代,六合“新农人”正以前沿的跨界思维,让农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潮”味。
田园风光融业态 农文旅绘振兴图
在横梁街道四新村,有一个名叫“大圆农庄”的地方,在这里,空闲时,可以约上咖啡搭子来这里体验“猪圈咖啡”;周末,可以喊上三五好友来此亲手制作窑烤披萨、趣钓鱼虾;节假日,还可以带上孩子走进这里的“田间课堂”,体验农耕文化……这里,就是六合“新农人”朱磊用10年光阴种出的乡野“乌托邦”。
朱磊将园林设计理念与乡村美学结合,摒弃了传统农家乐的粗放模式,打造出集种植、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同时,农庄内还种植生态水稻、红薯等农作物60余亩,生态散养家禽千余只,为百姓提供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食材和乡村休闲体验服务。
2024年营业额达26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2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每年群众增收总计30余万元……
在区农业农村局的专业指导下,大圆农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近年来,大圆农庄还致力于“产、学、研”协同发展,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持续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努力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六合“新农人”正孜孜不倦地付出努力,用知识改写面朝黄土的叙事,用科技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扎根田野、耕耘希望的故事,让这片热土变得生机勃勃。
拟稿 鞠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