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教授走讲“牛首十二讲堂” 以东方智慧点亮现代人心灯
2025-10-26 21:2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10月26日下午,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携手上海三联书店,特邀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郦波走进“牛首十二讲堂”,带来《和合共生,心心相印——阳明心学的人生智慧》主题讲座,为现场听众呈上一场启迪心灵的哲思盛宴,生动展现东方哲学的魅力。作为牛首山秋季系列重要活动之一,此次讲座也进一步彰显了人文牛首在深耕东方智慧与人文精神方面的不懈追求和时代贡献。

  本次讲座郦波教授深入解读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讲座回顾了牛首山十年发展历程,探讨了东方智慧中"合一"理念的独特价值。郦波教授通过量子力学、热力学等现代科学理论,阐释了知行合一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强调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讲座最后呼吁以东方智慧应对人类文明面临的挑战,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实现民族复兴。

  讲座开场,郦波教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了牛首山这十年来的变化。牛首山不仅是南京重要的文化旅游地标,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圣地,更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实践地。牛首山还与岳飞抗金、郑和墓等历史遗迹相连,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融合。近十年来,通过扎实的内功建设和文旅宣传,牛首山在全国旅游景点中排名第七,体现了其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前的10月27日,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正式开园,标志着这一区域从昔日矿坑废墟转变为文化高地的象征。

  接下来,郦波教授分别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哲学内涵、科学视角下的“知行合一”以及“知行合一”的实践方法三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释了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

  郦波教授讲到,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石破天惊之论。在此之前,儒家哲学中“知先行后”的观点占据主导地位,如程颐提出“知先行后”,朱熹则强调“知轻行重”。然而,王阳明认为,“知”与“行”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人的认知与行为在底层逻辑上是一致的,“知行合一”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规律。

  郦波教授提出,科学的发展还进一步验证了“知行合一”的合理性。例如,量子力学发现物质世界由61种基本粒子构成,其中光子、胶子等没有质量,这表明物质的本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波粒二象性揭示了世界的本质:所有物质背后都是能量场,而能量场的差异源于信息场的不同频率。这意味着“知”的本质是信息场,“行”的本质是能量场,二者在底层规律上必然合一。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何人类需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知行合一”。初始能量的获得极为困难,尤其是在舒适区待久之后,突破封闭系统、打开新的能量通道至关重要。

  郦波教授讲述到,王阳明将“知行合一”拆解为两步:“心上学”与“事上练”。“心上学”强调内在认知的提升,而“事上练”则注重外在行动的反馈。他以“岩中花树”的故事为例,说明当人们用心观察一朵花时,花的颜色会因人的关注而更加鲜明。这种共振现象表明,个体与外界形成了一个开放的能量系统。此外,王阳明还指出,真正的“知”不仅仅是知晓表象,而是深入理解事物背后的规律。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实现由表及里的认知跃迁。

  讲座接近尾声,郦波教授把话题转向了东方智慧与人类未来。郦波教授指出,东方智慧的核心在于“合”。在当前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符合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趋势,也为解决种族分裂、资源争夺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不仅是个人修养的方法论,也是解决人类文明危机的关键。面对世界带来的种种挑战,唯有开放系统、追求合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标签:知行合一;教授;东方智慧
责编:张姣姣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