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今年以来,南京江北新区葛塘街道前程村党总支始终把“抓党建、强基础、惠民生”作为工作主线,以实干担当激活基层治理活力,通过一系列接地气、暖民心的举措,让党旗在乡村一线高高飘扬,让“前程”二字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幸福图景。
送学上门“零距离”,理论武装“不掉链”
“刘叔,这是最新的学习资料,我给您讲讲最近的政策精神……”每月初,前程村的年轻党员都会带着书本和笔记,走进老党员和行动不便的党员家中。
针对部分党员因年龄、身体原因难以参与集中学习的情况,村党支部组建“送学小分队”,将党课“搬”进农家院、“送”到炕头上。除了送资料,队员们还会结合村里的变化、群众的故事解读政策,让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老党员们感慨:“党组织没忘了我们,在家就能跟上党的步伐,这学习比啥都暖心!”
如今,送学上门已成为常态,党员学习覆盖率达90%,党组织的凝聚力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流中愈发强劲。
为民服务“实打实”,小事办好暖民心
结合“三走三沉”“大美葛塘 公益同行”以及网格员每周两次的入户走访,村党总支坚持问题导向,挨家挨户听诉求。比如村民反映“村西头老围墙塌了半截,小孩路过不安全”“村道转角处没反光镜,晚上骑车怕撞人”,这些细碎问题都被一一记在《民生需求清单》上。
村里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头等事”,今年以来靶向施策,解决了一个个民生问题。针对围墙隐患,修复了50米破损墙体;为解决雨季排水不畅,硬质化沟渠120米,确保雨水能及时排走;在辖区内视线盲区新装反光镜27个,维修路灯5盏,增设监控设备9个……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是把学习成效变成了服务群众的“真招实策”。
以“旗帜引领新征程,惠民乐享幸福村”等七一主题文艺汇演为载体,村党总支在汇演现场舞台旁精心设置便民服务环节。磨刀师傅的砂轮转得飞快,半小时就磨好多把菜刀;配钥匙的摊位前村民排着队,师傅手法熟练地配好一串又一串;理发志愿者正给老人修剪头发,剪完还不忘用小镜子照给老人看:“您看这样精神不?”
一场活动下来,也把暖心服务送到了村民眼皮子底下。村民王阿姨说:“村里不光修好了路和灯,连磨菜刀这种小事都想到了,住这儿心里踏实又暖和!”这正是“惠民”二字最生动的注脚——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融进日常的实在劲儿。
共建联动“聚合力”,志愿服务“添新彩”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脸面”,更是群众幸福指数的“刻度”。村党总支以党建联建为抓手,把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载体,凝聚多方力量掀起整治热潮。
深化“双结对、双促进”项目,联合中铁四局南京分公司宁淮铁路项目党支部、江北新区建交局开展“大美葛塘 公益同行”专项行动,聚焦村容村貌提升、公共空间整治等重点,先后组织4场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党员干部带头拿起扫帚、铁锹,清理路边杂草、沟渠垃圾、乱堆乱放杂物,带动村民主动参与;同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向村民讲解垃圾分类、消防安全、预防蜱虫等常识,引导大家养成文明卫生习惯。跨领域共建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多方助力”的整治格局。
针对宁淮铁路项目施工周边环境维护问题,村党总支与中铁四局项目党支部建立联动机制,成立“党员环境监督岗”,定期巡查施工区域周边卫生状况,协调解决扬尘控制、渣土清运等问题,既保障工程进度,又守住乡村“颜值”。通过系列举措,村里的道路更整洁了,沟渠更通畅了,公共空间更敞亮了,一幅“环境美、生态优、百姓乐”的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攻坚一线“当先锋”,深耕细作保稳定
土地二轮延包是关乎村民长远利益的“硬骨头”,政策复杂、涉及面广。村党总支成立党员攻坚小组,让青年党员成为政策宣传员、示范员。对有顾虑的村民,分片包户,用“土话”讲清政策,讲清“大稳定、小调整”的道理。村民们看到党员带头,疑虑渐消,纷纷响应,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顺利开展。
针对小头李剩余未拆迁农户和马汊河红线范围内村民的拆迁诉求及对拆迁政策的不理解,村党总支迅速行动,下沉一线听诉求。由党总支书记带队,党员骨干分片包户,逐家逐户上门走访,详细记录村民对拆迁工作方面的疑问和诉求,通过“案例讲解+条文解读”的方式,让村民清楚政策依据,全力保障辖区稳定。
党建红,乡村兴。前程村党总支用“送学”聚党心,用“服务”连民心,用“共建”汇合力,用“攻坚”显担当,让党建工作真正扎根基层、惠及群众。
(吴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