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他们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21-08-12 17:03: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敬爱的党组织,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在防疫一线,很多参与抗疫的志愿者,都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有的是孩子不满3个月的“新爸爸”、有的是刚刚上岗的实习律师、有的是普通司法工作人员……

核酸检测点、封控小区外,和冲锋在前的党员们一起并肩作战,让他们深受鼓舞。“行动就是最好的入党誓言!在防疫一线,请组织考验我!”

“老婆,两个孩子,只能辛苦你照顾了!”

8月4日,刚刚结束第四轮核酸检测防疫志愿工作的吕永余,郑重地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吕永余是玄武湖街道司法所的一位人民调解员。当朋友问他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申请入党时,他回答道:“因为在防疫现场,我听了太多次‘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话。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天我也可以大声地说出这句‘我是党员,我先上’。”

看到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招募通知时,吕永余的二宝才3个月。正沉浸在迎来二宝的喜悦中的他,放心不下5岁的大宝和3个月的小宝,更放不下防疫工作和已经在防控现场忙碌的同事。“老婆对不起,现在情况特殊,一线需要人,我不能不去。两个孩子只能辛苦你照顾了。”

来之前,我真没想到当志愿者还要靠“抢”。刚到防疫现场时,吕永余本来想着,凭借自己的身体素质,在防疫现场怎么也能“抢”到一个“前锋位”。可因为同事的一句“党员优先,我是党员,我先上了”,他就被“挤”到了“候补位”上。

“有人中暑了,快扶到阴凉地方!”“登记点不能少人,党员上。”7月的南京,最高温度有时能达到37度。烈日炙烤着大地,党员先锋队的红旗高高扬起。吕永余和他的同事们穿着防护服,紧张地在核酸检测点忙碌着。

一位50多岁的老党员埋头为居民登记信息,脚下的土地早已被裤脚上流淌下的汗水浸湿,留下了一圈圈黑色的痕迹;另一位负责户外引导居民的女党员,因为在高温下站得太久,加上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出现了轻微中暑而呕吐……但他们都没有停下,稍作休整就立刻投入工作。

每当吕永余想冲上前去分担同事们的工作时,总是被他们的“我是党员,我不能退”这句话给劝回来。

这样“被挤下去”是他不能“忍受”的,也让他更坚定了要成为一名党员的决心。

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核酸检测点的队伍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的吕永余觉得喉咙沙哑,腿都站得发麻。

可当他环顾四周,同事们都还拿着手机帮着市民登记,在一遍一遍地喊着“请打开健康码,保持一米距离”。他们胸前的党徽,在路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趁着晨曦,吕永余小心翼翼地给自己全身消毒了一遍又一遍,再三确认没有遗漏后,匆匆地赶回家。到家后,他直接冲进浴室再全面清理下。收拾好衣服和自己后,他才悄悄地进房门,看一眼还未起床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忍住想摸摸孩子们的冲动,吕永余抓紧时间躺下休息。因为再过几个小时后,他要再次出发,去守护更多人的安眠。

“自己穿上防护服,才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的辛苦。”

7月30日的晚上,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党委公司业务部党支部收到了一份“迫切”的入党申请书。

申请人叫王乐,今年28岁,是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实习律师,他主动报名参加了律所的抗“疫”志愿服务。

在现场,王乐和其他前辈律师、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并肩作战。这些党员始终冲锋在一线,“疫情不退我不退”的坚守让他深受触动。

王乐连夜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郑重地向党组织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入党申请书就是我的请战书、决心书,我要用行动来践行我的誓言。”

“以前都是看新闻里面说穿上防护服很热。这次自己穿上了,才真正地感受到医护人员有多辛苦。”炎热的天气里,王乐穿着防护服为居民做核酸检测信息登记,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脸上被口罩勒出了印记,衣服上也是一层层的汗碱。可他却觉得很值得,因为终于可以和自己的家人们一起,共同站在一线、携手抗“疫”。

王乐的两个弟弟都是警察、弟媳是护士,他们都在抗“疫”一线。疫情突发时,表弟正在休假,他毫不犹豫地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岗位参加防疫工作。他在隔离点连续工作了24小时,还没休息多久,凌晨4点,顶着满是血丝的眼睛,又出发去火车站执勤;堂弟在警务站24小时备战,保障市民正常生活;弟媳负责禄口街道某社区的核酸采集工作。

“疫情期间,我都是居家办公。家人们一直在一线,我就在后方给他们做后勤。可我也不能一直待在后方,正好律所提供了机会,我赶紧报名了。弟弟、弟媳都是95后,比我小,他们都冲锋在前,我怎么能坐得住。”

这份不愿落人后的“不甘”,让王乐在志愿岗位上格外卖力。物资搬运、引导群众、采集数据……只要社区抗“疫”有需要,王乐随时都愿意顶上。

“晚上12点的值班表,一定要把我排上。”看着年纪比自己大、“抢名额”却格外积极的党员前辈们,又累又热的王乐,心中又涌起了那份“不甘”。忙碌了半天的疲惫,在这一刻似乎不复存在。

晚上回到家里,王乐在台灯下迫不及待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将翻涌了一天的激情化成一行行誓言。“我年轻、我先上!请党组织在防疫一线考验我”

“这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在做和大家一样的工作罢了。”

“您好,麻烦您测个体温。”“请您出示一下健康码。”

下午5点,在仙鹤茗苑小区门口负责测量体温、检查健康码的周恬伊,刚刚完成了一天的防疫志愿工作。可她并没有选择回家休息,而是回到玄武区司法局继续工作。

白天在防疫点上做志愿工作,晚上回到司法局连夜加班。从疫情开始到现在,这已经成为了周恬伊的日常。“这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在做和大家一样的工作罢了。”

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周恬伊,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每天两头跑有什么特别的。因为她身边的老党员们,都和她一样,日常工作与志愿服务两不误。

自疫情发生以来,周恬伊就没从一线退下过。核酸检测点缺人,她就是维持秩序、登记信息的“服务员”;小区缺人,她就是在门口一遍遍提醒“请戴好口罩、请出示健康码”的“守门员”。

从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那一天起,她就开始以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周恬伊看来,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能参与防疫志愿工作,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其实就是帮人搭把手,做点小事。但是这样的‘小事’,却让人觉得十分骄傲。”

从法律工作者到防疫志愿者,他们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从普通群众到入党积极分子,他们虽未正式成为共产党员,却主动扛起了党员的责任。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顶的上去,这就是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具备的素质。有一种忠诚,叫做坚守;有一种方向,叫做逆行。无论是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每一个人都在为切断疫情传播链、织密防疫防控网日夜奋战、前仆后继。

通讯员 玄萱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殷文静

标签:防疫;入党申请书;党员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