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家就能享受到免费上门服务,每周还有人来看我,生活特别舒心!”家住连云港市海州区新东街道的72岁独居老人陈昌林,是当地养老服务的直接受益者。据统计,海州区现有老年人17.08万,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1.38%。近年来,该区聚焦“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目标,从服务网络、模式创新、保障体系三个维度发力,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群体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服务网络全覆盖,居家养老更贴心
“以前一个人做饭是个难题,现在下楼就是‘百穗餐厅’,中午8块钱能吃到热乎的一荤一素一汤,晚饭3块钱就能吃得不错,很满意。”今年81岁的李秀英是新海街道海连社区居民,每天都要到社区老年助餐点用餐。目前,海州区已打造32个“百穗餐厅”助餐点,采用“公益性+市场化”模式运营,年服务居民达300万人次,彻底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在居家服务方面,该区持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2024年为1.87万名困难和高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实现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全覆盖。针对29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更是落实每周1-4次的探访关爱,用“暖心服务”筑牢生活安全网。适老化改造同样惠及民生,家住新浦街道的王爷爷家,2024年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完成改造,“卫生间装了扶手,厨房换了防滑地砖,政府还补贴了不少钱,住着踏实多了!”据悉,2020年以来,海州区累计投入330万元完成1593户适老化改造,2024年创新实施以旧换新改造589户,今年还将完成不少于430户,同时建成3个线下体验馆,让老年人直观感受便利。
此外,全区14个街道级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18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年服务超87万人次,27个农村睦邻点补齐农村养老短板;17家在营养老机构拥有1752张床位,护理型床位占比达76.03%,形成“兜底保障+普惠养老+高端服务”的多元供给格局,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
模式创新亮点多,“海州经验”获认可
“在‘老幼共托’中心,我既能陪孙子做手工,还能跟着老师练书法,一天过得充实又开心!”家住路南街道葵花社区的裴桂珍,每周末都会带着3岁的曾孙子来到社区“老幼共托”综合体。
该综合体是全市首家“老幼共托”载体,通过“老人托管+儿童看护”模式,解决了双职工家庭“老无人陪、幼无人看”的难题,更在全省108个报送项目中获评“2024年度全省养老服务十佳案例”,成为海州养老的“金字招牌”。
不仅如此,海州区还推动“养老+”多元融合发展。新海街道海连社区打造“教乐康养”综合体,挂牌全市首家“老年大学教学点”;幸福社区运营全省首家“邻里共同体”;新东街道双园社区“家政+养老”、新浦街道同兴社区“中医+养老”、新海街道康文社区“物业+养老”等模式成效显著。医养结合更是实现深度覆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率100%,市一院一麟养老院、市二院义德养老院实现医养资源高效整合,让老年人“养老”“医疗”两无忧。
保障体系强支撑,安全底线守得牢
“政府不仅给我们发入职奖励,还经常组织培训,让我觉得护理员这份工作特别有价值!”90后赵洪丹已从事养护护理工作6年,曾经代表江苏省在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据悉,海州区每年发放入职及岗位补贴约10万元,培训养老护理员超300人次,以“真金白银”和专业培训吸引、留住养老人才。

政策与资金保障同样“坚实有力”。“我们先后出台《海州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海州区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上门服务、社区养老、适老化改造等工作,为养老服务发展保驾护航。”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全层面,全区17家在营养老机构全部完成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创建,100%达到国家强制性安全规范,从设施设备到管理流程,全方位守住老年人的“安全底线”。
下一步,海州区将以“提质、补短、激活”为核心,推动养老服务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拓展“养老+文旅”合作场景,建设区级智慧养老平台,开发老年助餐点安全监管系统,让更多老年人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让“幸福夕阳红”的画卷在海州徐徐展开。(徐欢 张梅莲 史文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