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刻度,丈量着奋进者的足迹。
近日,新华社发布《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5》,揭晓了“2025中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单。常州市天宁区位列34位,较去年再进3位,这是天宁连续5年在这份国家级榜单上,实现位次跃升。
从追赶到并跑,从并跑到快跑,天宁的每一步跨越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每一次进位都激荡着拼搏的动能。这份亮眼答卷,不仅是对天宁过往成绩的有力褒奖,更是对其未来征程的全面赋能。
越险越进,越陡越攀!天宁,以“闯”为笔、以“创”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挥毫写出了属于新时代的奋进答案。
转型与升级
天宁,何以为天宁?
答案,在奔腾的征程里。
俯瞰长三角,天宁居中,位于沪宁走廊中段,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不仅是贯穿苏南苏北的“生命线”,更是凭借着敢拼敢闯的干劲在勇挑大梁中实力出圈,以3.5%的土地面积,为全市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有力保障了全市高质量发展。
作为以制造业起家的中心城区,天宁始终坚持工业立区,制造业当家,其奔涌不息的血脉长河里时刻涌动着不服输的制造业基因。近年来,天宁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把工业支柱建得更高更壮。一组组跳动的数字、一个个发展的回响,勾勒出天宁经济转型升级的鲜明轨迹:
今年上半年,天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6个季度实现环比回升;制造业税收增长12.1%,全市领跑;新增市重大项目10个,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库项目累计达24个,创历史新高;省级高新区、省级经济发达镇创建成功,6年接续奋斗最终圆梦;全球首款多场景连续空翻机器人——松延动力N2量产基地签约落户,填补了国内多场景特种机器人量产领域的空白;斯塔克工业作为全市“新春第一股”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天宁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新名片”;全市首个城中村整体自主更新改造项目实质性启动,让天宁在产城融合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回首前行路上的每一瞬,天宁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步履有力铿锵。
顺流与逆流
8月16日晚,常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常州队球员赵连平一脚推射,把球灌进镇江队球门,4万名观众瞬间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呐喊。苦等98个日夜,这支“苏超”垫底、被球迷们戏称为“十三妹”的球队,终于打破“零球魔咒”,以1:0赢得首胜。
这一球,常州队胜了;这一夜,常州人哭了。
在继续拼的路上,常州人经历了期待,也收获了鼓舞,这份发自内心的接纳,从来不是认输的妥协,而是扎根群众的清醒。对常州人来说,真正的逆袭,从来不是突然的爆发,而是把每一次“逆流”都踩成向上的台阶。
有人问,常州足球赢在哪里?
“苏超火出圈,靠的是群众”,这是《人民日报》对“苏超”刊发的主题报道,道出了苏超火爆的关键原因——“群众性”。当一支球队把“群众”二字刻进骨子里,就没有顶不过的逆流;当一座城市和球队站在一起,逆风局就打成了顺风局。这,就是常州足球最动人的逆袭——不是站在顶峰的风光,而是和每一个普通人一起,把热爱活成了向前的力量。
“苏超踢的是球,聚的是人心,火的是生活。”正如不少网友所说的,这个夏天,“苏超”是通过汇聚起无数个平凡人的点滴,才换来了无数个令人难忘的感动与不凡。
而这种不凡,在天宁民生领域的“赛场”上,也足以窥见。
多年来,天宁不仅追求经济发展的高质量,也更加注重人民生活的高品质,努力做到“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将全区财政80%以上的支出全部投放于民生。
“正是源于这份决策与魄力,才使得我们的幸福瞬间被高高托起。”对于天宁百姓而言,这笔沉甸甸的民生账本,实实在在地化作了殷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上半年,天宁新增城镇就业66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00人,创成了省级规范化零工市场。医保业务实现“全域通办”,落实失能人员长护险4400人,困难群众服务保障覆盖率保持100%。季子幼儿园、晋陵康复医院主体完工,市二院延陵院区综合楼焕新启用。在全市率先实现医联体内无缝转诊,临床检验结果全省共享互认。区级中央厨房完成建设,新增社区食堂4家、婴幼儿托位340个……这些点滴变化,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了全体天宁人幸福的海洋。
传统与现代
在清凉新村第二社区,有一棵历经数十年风雨的枇杷树,面对老旧小区整治,在留与不留之间,见证了天宁如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每到枇杷成熟的季节,社区都会组织居民一起采摘、分享,在欢声笑语中化解邻里矛盾、增进邻里情谊。这棵枇杷树,如同基层治理的“连心桥”,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理念深深扎根在天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天宁将传统治理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涌现出了一大批基层治理的 “天宁样板”。
“金牌调解员”汤亚平,从事社区工作30多年,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成功率达98%以上。面对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她总是耐心倾听、细心调解,用“情、理、法” 化解一个个棘手问题,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社区的定心丸”。68岁的戴金大,在基层医疗的田埂上耕耘50载,从雕庄到兰陵,从焦溪再回雕庄,面对困境和未来,他三度临危受命,让三个困境中的基层医疗机构焕发新的生机,用苦干实干写下了“岁月不老 步履不停”的治理答卷。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不再是“城市过客”,而是社会治理的“流动力量”,他们通过送单路上送出的“人情味”,让“奔跑的治理”实现了新就业群体服务管理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从百年枇杷树到“金牌调解员”,从三度临危受命到绘就万家灯火里的美好图景,多年来,天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工作大局、营造法治环境、相信依靠群众、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治理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治理智慧的有机结合,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天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长远与当下
敢闯敢试者,天地为之宽。
非凡的成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久久为功的累积。天宁连续5年进位,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的传承与坚守,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天宁绘就了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壮阔征程。
焦溪古镇的联合申遗之路,就是天宁广大党员干部们敢为善为、接续奋斗的最佳印证。从启动保护修缮到申遗材料准备,从环境整治提升到入选申遗预备名单,历经十余年风雨,天宁党员干部们一任接着一任干、一级带着一级干,他们深入古镇的每一条街巷、每一栋老宅,与居民面对面沟通,听取意见建议;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团队,为古镇保护修缮出谋划策,精雕细磨;组织志愿者开展文化宣传活动,让焦溪古镇的灿烂光芒在世人面前再放光彩。是他们,让这座千年古镇在更宽更阔的国际舞台上越走越远、不断闪亮。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这样的接续奋斗场景,在天宁各行各业的“赛场上”同样显现。为了一个项目落地,招商团队可以连续奔波数月,矿泉水就盒饭只为等待一次见面谈的机会;为了一项技术攻关,企业工匠能够埋首钻研数年,屏气凝神只为一声严丝合缝的“咔哒”轻响;为了一片环境提升,基层干部默默巡查整改数载,只为换来碧波中那抹久违的鹭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奔跑在各自拼搏的赛道——以脚步丈量招商的半径、用匠心打磨产业的厚度、将青春织入大地的肌理。因为他们深知,身为天宁的党员干部,就是要拿出敢拼敢抢的勇气、主动作为的担当、善于攻坚的魄力、敬畏权责的毅力,在高质量发展的接力跑中,跑出好成绩、干出新风采、交出新答卷。
连续5年进位,是荣誉更是动力;未来征程万里,是挑战更是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天宁将继续争当一马当先的领跑者、一往无前的排头兵,向未来展现一个始终充满朝气、永远拼搏奋进的崭新天宁。
邱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