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昆山农商银行紧跟科技前沿,通过多轮技术论证和效果验证,部署了多个国产化开源大模型,协同构建智能办公矩阵,为该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截至2025年5月,该行通过智能办公场景,已累计为500余人提供超过1万次高效服务。
统筹规划,构建赋能体系
一是制定技术规划。规划明确“场景驱动、小步快跑”的实施路径,优先选择高频、刚需场景作为突破口,成功开发并测试了包括知识助手、文档辅助编写、代码研发、文档翻译、内外规检索在内的5个应用场景。
二是精准技术选型。引入数个国产开源大模型,构建多模型协同的智能办公矩阵体系,扩展智算服务器集群,既满足了当前场景需求,也为未来多样化场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破壁垒,深化部门协同
一是建立虚拟攻坚团队。为打破部门壁垒,促进AI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由数据管理部牵头,成立多部门合作的“AI+”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定期需求对接和场景化研讨,深入了解业务痛点与需求,将AI技术深度融入业务流程。
二是动态优化服务闭环。针对审计检索等业务场景,联合业务部门建立“问题反馈—功能迭代—效果验证”机制,形成一套精密的循环系统。业务人员在使用大模型业务场景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技术团队进行功能迭代,再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效果验证,确保满足业务需求。
严守底线,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数据分级管控。对AI知识库实施分级管理,依据知识库内容对银行运营、客户信息及战略决策的重要程度与潜在风险,将知识库内容分为公开、内部、敏感和核心四个等级,严格按照内容级别进行划分,有效防止数据的越权访问,确保不同敏感度的信息得到恰当管理。
二是强化技术防护。在网络权限控制方面,对进出网络的流量进行严格过滤,通过设置防火墙规则,只允许经过授权的IP地址和端口进行通信。其次分发平台依据不同场景,实施差异化授权策略,有效防止了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风险。
三是建立模型监督。制定完善的审计机制,每月对生成式大模型输出内容进行定期审查与评估,确保其符合伦理规范和正确价值导向。采用人工审查与技术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人工审查能够深入判断内容的合理性和合规性,技术监测则可以快速发现异常数据和潜在风险。 汪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