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玉:将百态生活剪成万千“艺”象
2025-10-27 20:55: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徐曦  
1
听新闻

  近日,“第三届江苏十佳青年民间工艺美术家作品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开幕,参展作品精彩纷呈,其中最年轻入选者刘冠玉的剪纸作品凭借浓郁的生活气息与真挚情感,成为现场焦点。母亲炸油条的腾腾热气、农家小院的悠然闲趣、十二生肖的斑斓色彩……刘冠玉用剪刀勾勒生活百态,也将徐州剪纸再次拉进大众视野。

刘冠玉在展览上向江南时报记者介绍作品

  崭露头角:平凡叙事里的真情力量

  窗花映户、门笺垂檐、鞋被纹样……徐州剪纸自古以来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小就常看母亲剪纸用来装饰,那时候母亲剪纸我就在一旁跟着剪,她剪复杂的,我剪一些简单的花花草草。”长大后,剪纸成为刘冠玉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方式。

  2013年,刘冠玉考入阜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远赴异乡的他边读书边兼职四份工作,常常在打工结束后回到宿舍剪纸,为的是倾诉这份难以言表的思乡之情。就这样,他先后剪出24幅与家乡有关的作品,并为其取名为《乡愁》。

  从小受母亲指导,学习鞋花、枕顶花、肚兜花等传统剪纸样式的刘冠玉,早已熟练掌握龙凤呈祥、榴开见喜等上百种吉祥纹样剪纸技艺。与此同时,他也将与母亲相关的生活点滴常记于心。掰玉米、包饺子、编草席、放牛、逮猪、炸油条、蒸包子……53幅记录着母亲日常的剪纸作品系列《母亲的故事》,饱含其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对母亲的爱。

  “《母亲的故事》是冠玉的第三个大型剪纸系列。他对母亲的深深思念,汇入刀尖笔头,用剪纸独特的视觉语言,讲述母亲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艺术是情感的传递,亦是感情的凝聚。冠玉用饱含真情的作品,回馈母亲的养育之恩,也带给人们深深的感悟和感动。”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副会长、中国工美大师王少丰在看过他的这系列作品后忍不住提笔写下评价。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剪纸、工美行业的不少名家皆对刘冠玉的作品赞许有加。

  作品《母亲的故事》系列用最平凡的故事让这位朴实的大学生在剪纸界崭露头角。“我的作品第一次被那么多大师看见,这对大学还没毕业的我来说备受鼓舞,他们都鼓励我继续剪下去,要我不要放弃。”刘冠玉告诉记者。

  “小时候家里很穷,从小帮着父母干活,那些脑海里有关于日常生活的记忆后来成为我作品中的灵感来源。”许是性格使然,善于观察生活细节且有着细腻情感的刘冠玉,在将生活中的点滴剪成作品这个“命题”上自信从容。100幅作品组成的《日常纸记》生动记录着他与剪纸的情感。在他看来,“作品一定要能感动人,越是民间的,越能表现我的真情实感。”

剪纸作品《母亲的故事系列之掰玉米》

  循序渐进:传统土壤里的风格新生

  无心插柳柳成荫,大二那年,刘冠玉的人生因一场比赛转向。那时,刘冠玉在他人推荐下参加了全国校园剪纸邀请赛,其作品《少年强·中国强》意外斩获“校园山花”特等奖,这份肯定让他决心系统性钻研剪纸技艺。

  2014年,经多方打听,刘冠玉如愿拜师阜阳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葛庭友;2023年拜徐州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桂英为师;2023年11月跟随徐州市“合沟门笺”传承人窦昌建学习全流程制作技艺;2024年跟随时年84岁的丁兰云学习剪纸技法……在研习剪纸的道路上,刘冠玉从未停下脚步。“学习大师们的优点,进而形成自己风格。”葛庭友十多年前的一句话至今都深深影响着刘冠玉。

  十二年里,刘冠玉先后从事装裱、设计、平台策划等职业。在他眼中,这些用以谋生的工作与剪纸从无冲突,他始终保持着边工作边创作的状态。而在这期间,他也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乡愁系列》到《母亲的故事》,从《日常纸记》到《我心中的家国情怀》,刘冠玉剪刀下呈现的每个系列作品,都充满了个人特色。

  红、黄、蓝、绿、紫等十二种不同颜色的纸张组成《十二生肖》的不同风格,刘冠玉打破了大家所认为的“中国剪纸只有一抹红”的传统印象,将更多色彩注入剪纸作品中。“我大胆尝试其他色彩,在我看来中国剪纸还有更多可能。”毕业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刘冠玉同样擅于传统融合现代的创作手法。

  中国民协副主席吴元新评价其作品为“变换的色彩、虔诚的技法、精彩的视觉,三种要素交融碰撞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

剪纸文创

  不断前行:贯穿一生的“不变”选择

  在徐州“彭城七里”景区内,一间仅五平方米的店铺前游客络绎不绝。“冠玉的小店”五个字围绕着彩色剪纸花纹颇具特色。冰箱贴、明信片、小摆件,大到徐州文化地标,小到可爱萌宠定制,刘冠玉将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小小的纸张里,通过他手中的剪刀绽放出时尚的光彩。“在此之前我曾认真做过市场调研,什么样的文创受欢迎,什么价位合适什么样的客户群。”刘冠玉告诉记者。

  “我心中对自己的人生早有规划,剪纸是会一直贯穿在我人生中的不变‘选项’。”两年前,刘冠玉辞去工作决定专心从事剪纸相关工作。每月店面租金是他的硬性负担,与此同时他还要潜心研究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徐州剪纸。

  今年6月,某知名歌手在徐州开演唱会,刘冠玉应邀去为其演唱会设计剪纸,明星效应让刘冠玉在网络平台上热度大增,刘冠玉顺势将徐州剪纸的魅力传播给更多人。除此之外,他与徐州文旅合作,设计巨型剪纸作为徐州热门景点的打卡墙;与多家院校、社区合作,开展剪纸讲座与实操教学活动,累计覆盖学生、居民超100000人次;今年3月他受徐州市外办邀请,向俄罗斯民众教授剪纸,将徐州剪纸推向国际……

  “现在我的剪纸小店一年能有约40万元的营业额,因为剪纸文创大部分单价都不高,所以能达到这个营业额我已经很欣慰了。徐州剪纸还是非常受欢迎的。”通过多年的默默努力,刘冠玉迎来了不少收获。2022年,作品《我们仨》获第三届国际剪纸艺术大赛“优秀奖”(该届中国唯一获奖作品),2023年作品《十二生肖》《母亲的故事》双获“第六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优秀奖,2024年《日常纸记》入选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终评,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带着《乡愁系列》作品入京,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展示徐州剪纸……

  从手捧作品集奔走推广,到如今奔波于参展、授课、创作现场,刘冠玉的人生轨迹始终由剪纸所牵引。这份忙碌是他“心之所向”,也是他人生规划中发生的“正当时”。对未知的未来他依旧充满期待,但正如他自己所说,“剪纸会贯穿他的全部生命。”

  (江南时报记者 徐曦)

标签:剪纸;冠玉;徐州
责编:滕方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