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读《老人与海》有感
□ 文清扬
《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八十四天一无所获,在第八十五天,他独自驶向远海,终于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的生死搏斗,他终于征服了对手,却在返航途中遭遇鲨鱼的连环袭击,最终只拖回了一副巨大的鱼骨架。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关于“失败”的故事。老人耗尽了全部力气,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却“一无所得”。然而,当合上书本,圣地亚哥那倔强而孤傲的身影在我心中激荡起的,不是同情与惋惜,而是一种近乎崇高的敬意。他用自己的行动,为海明威笔下那句不朽的格言写下了最悲壮也最光辉的注脚:“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什么是“被打败”?在我的理解中,那是精神的垮塌,是意志的投降。当老人手部抽筋,体力透支,当鲨鱼一轮又一轮地掠夺他的战利品,他完全可以选择砍断钓绳,放弃那条大鱼,保全自己。但他没有。他用鱼叉、匕首、短棍、甚至舵柄,与成群结队的鲨鱼战斗到最后一刻。他失去的是鱼肉,是可见的物质成果,但他捍卫的,是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坚韧与不屈的奋斗精神。这副鱼骨架,不是失败的耻辱柱,而是他辉煌胜利的纪念碑。
作为一名高中生,老人的身影仿佛一面镜子,照进了我的学习与生活。我们的战场是课堂与书山题海,我们所面对的“马林鱼”,或许是某个艰深的数学定理,是一篇难以驾驭的作文,抑或是整个高中阶段看似漫长而充满压力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遭遇“鲨鱼”——一次次考试的失利,努力后却未见起色的挫败感,甚至是来自内心的疲惫与自我怀疑。
圣地亚哥老人教会我,真正的价值与荣耀,并不完全系于最后拖上岸的“完整大鱼”——那个理想的分数或录取通知书。更重要的,是在这追寻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倾尽了全力,是否在筋疲力尽时依然能紧握手中的“舵柄”,是否在看似无望的境地里,依然保持着“我要与它战斗到死”的决绝。一次考试的失败,可以夺走你的分数,但只要你不曾放弃探索的方法、总结的耐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你的精神就未被击垮。
感谢《老人与海》,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不是一场只以结果论英雄的简单游戏。生命的壮阔与意义,更多地体现在那辽阔海洋上,一个人为了尊严和理想,独自进行的、卓绝的奋斗过程本身。
在未来的岁月里,当我再次面对我的“马林鱼”与“鲨鱼”时,我将会想起那个在月光下与鲨群搏斗的老人。他提醒我:你可以“毁灭”我的这次成绩,但你不能打败我求知的欲望;你可以给我设置障碍,但你不能阻止我再次扬帆出海的决心。这,就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永远不会被打败的、高贵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