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映时代,巾帼绽芳华 ——“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全国知名女书法家邀请展”侧记
2025-10-17 09:2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杨阳  
1
听新闻

  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召开的历史节点,10月11日至22日,中国书协、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全国知名女书法家邀请展”在京举办,以笔墨为媒,致敬全球妇女,共话文化传承。该展览由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江苏省书协、中共江阴市委宣传部承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沈鹏书法艺术发展专项基金支持。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老、中、青女性书家精心创作的100幅作品。参加展览的女书家既有德艺双馨、泽被后学的老艺术家,又有活跃于当代书坛的中青年中坚力量。

东晋·卫铄《晋卫夫人笔阵图》纸本 49.5cm×223.5cm 2025年 孙晓云 书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匪乎银钩……”步入展厅,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的作品《晋卫夫人〈笔阵图〉》气势磅礴,展示出女性书家的当代风貌。谈及女性书法创作,孙晓云说:“从晋代卫夫人《笔阵图》的立法楷则,到谢道韫的家族承传,从唐代以精致著名的薛涛笺,到元代管道升与赵孟頫的伉俪唱和,从明清闺秀在尺素纨扇间寄寓才思,到近现代女性书家开创新境,尤其是近30年来,她们不仅融通了书法的各种书体,丰富了创作形式,拓展了审美空间,更广泛地为人民服务,以系统深入的创作实践与古为新、承古开新,推动了中国知识女性在当代书法史上的集体成长。”

  参展女性书家李琳此次创作的内容是明代才女柳如是的《游净慈》。谈及此次作品的创作过程,她坦言,这不仅是多年研习古法笔意的一次实践,更像是一场跨越300余年的心灵对话,“我尝试以厚重的笔墨,勾勒她内心的丰盈与坚韧;借飞白与枯笔的节奏,隐喻其人生际遇中的波折与不屈风骨;通过章法的疏密开合,构建她诗中山水与胸中丘壑的叠影”。此次入展的赵依房是一名95后作者,她的作品是用楷书书写的《娇女诗》。在高兴于自己能参与到此次展览的同时,在展览现场看到书坛诸多名家的作品,她颇为感慨:“此次展览作品皆为女性书写,书写内容也大多为有关女性的经典故事和诗词,作为年轻一代的女性书法创作者,我倍感自豪,同时也激励我向古今女性书家看齐,从她们身上汲取更多力量。”

明·柳如是《游净慈》 纸本 179cm×47.5cm 2025年 李琳 书

  在展厅中可以看到,百位女性书家的作品风格多样,从殷商甲骨、周秦大篆、简牍帛书、碑刻墓志、法帖墨迹到金石篆刻皆有取法,同时以时代精神加以个性的理解和表达,黑白墨色之间焕发着新时代女性书家直击心灵的艺术语言和体验感悟。正如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所说:“她们热爱书法事业,以传播书法文化为己任,活跃在国内各个领域,如百花齐放。同时,她们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中以中国女性坚定、勇毅的智慧与力量,将中国的文字、文化的光辉魅力,以书法艺术为纽带传播远扬,赢得了世界瞩目。”在女性书家方放看来:“此次展览像一个窗口,通过女性书家精湛的笔墨汇聚起世界的目光,再一次推动了中外文化互鉴。”

孙晓云

  回望过往,从各届妇女书法作品展到中国书协女书家委员会的成立,搭建女性书家交流平台,到如今邀请展汇聚业界名家,女性在书法领域的水平不断提高,影响日益扩大。她们把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的思考融入毛笔的点画之中,让汉字不仅承载千年文脉,更成为女性表达自我、传递精神的载体。她们以开阔的视野面对新时代,不仅在国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舞台,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在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展现出独特而深厚的巾帼力量。

  此次展览既是一次对近些年女性书法创作成果的展示,更是女性以中国书法助力妇女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愿此次展览能让更多人感受女性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担当,见证文化互鉴的美好图景,让新时代女性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力军,继续书写妇女与时代共进的新篇章。”孙晓云说。

标签:女性;书家;女性书家
责编:王嫣然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