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强|元曲吟咏垂虹桥
2025-02-19 10:4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陈志强  
1
听新闻

  吴江垂虹桥自宋庆历八年(1048年)始建后,即被誉为“三吴绝景”,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前来观瞻,吟诗诵词,留下了数百首诗词。与诗、词相比,以曲这一形式吟咏垂虹桥的作品,显然要少得多,但浏览方志和一些书籍,也能窥见其绮丽的身影。

  徐再思曲吟垂虹月

  徐再思(约1280~1330),元代著名散曲家,字德可,生性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作品多写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与张可久为同时代人,曾任嘉兴路吏。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近代任讷将二人的散曲合为一编,称作《酸甜乐府》,收有徐再思的小令103首。

  徐再思的家乡嘉兴与吴江毗邻,故他对于吴江的名胜颇熟。明弘治《吴江志》上刊有他所作散曲《普天乐·松陵八景》。关于松陵八景,《吴江志》编纂者莫旦云道:

  吴江旧有八景,题曰:“平湖落雁、太湖春波、洞庭白云、垂虹夜月、华严晓钟、海云夕照、夹浦归帆、龙庙甘泉”,又有“雪滩独钓、塔寺钟声、简村远帆、直溪春水”等题,莫知何人所定,略见于赋咏,然大同小异,未免得此失彼,今为囊括定为八题:“一曰具区云涛,二曰鲈乡烟雨,三曰垂虹夜月,四曰塔寺朝阳,五曰西山爽气,六曰龙湫甘泉,七曰简村远帆,八曰雪滩钓艇”。

  徐再思所写的散曲《普天乐·松陵八景》与莫旦所定八题有些不同,分别为:垂虹夜月、龙湫甘泉、简村远帆、雪滩独钓、太湖春波、洞庭白云、华严晚钟、海云夕照。其中《垂虹夜月》是直接写垂虹桥,《雪滩独钓》和《华严晚钟》则写垂虹桥旁侧景观的。

  先来看《垂虹夜月》:

  玉华寒,冰壶冻。云间玉免,水面苍龙。酒一樽,琴三弄。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垂虹桥横跨江湖之间,延袤一千三百余尺,下有六十二洞,三起三伏,宛若长虹,垂虹亭翼然桥心,夜色来临,明月当空,倒影于水,幽人会亭,“何异广寒之宫清虚之府也”。阅此曲,颇具诗情画意:月光清寒,盛冰的玉壶皎洁明净。明月出没在云间,垂虹桥如苍龙横卧水面。美酒一樽,瑶琴三弄。仙女们踏着碧波款款而来,扶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远处和近处的亭台楼阁参差错落,天地辽阔,表里相依,天上银河和人间松江纵横西东。

  接着来看《普天乐·雪滩独钓》:

  水痕收,平沙冻。千山落日,一线西风。箬帽偏,冰蓑重。待遇

  当年飞熊梦,古溪边老了渔翁。得鱼贯柳,呼童换酒,醉倚孤篷。

  雪滩即钓雪滩,位于垂虹桥东北侧,濒临京杭大运河,是古吴淞江南岸的滩涂。以前,这里芦蒿丛生,是垂钓的好去处,文人雅士冬日多于此垂钓,由此而名钓雪滩。宋代庆历年间筑垂虹桥后,此滩上曾先后建有大冶令王份的别业臞庵、状元黄由的别业盘野和祭祀范蠡、张翰、陆龟蒙的三高祠等。

  徐再思之后,明代名臣周忱有《雪滩独钓》诗:“剡曲兴方尽,灞桥诗思阑。梅梢露晴月,天地浩漫漫。放歌独何事,垂纶漾清湍。”明代吴江籍诗人曹孚也有《雪滩独钓》诗:“雪飞滩上晴,水流滩下平。往来人断绝,独有钓舟横。”结合徐再思的曲读来,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再来看徐再思的《普天乐·华严晚钟》:

  斗杓低,潮音应。菩提玉杵,赑屃金声。蝶梦惊,龙神听。夜半高僧回禅定,诵琅函九九残经。谯楼鼓歇,兰舟缆解,茅店鸡鸣。

  词题中的“华严”,指华严塔,其所在是华严寺,全称为宁境华严讲寺,在垂虹桥东南堍。初时,其规模为“周围四十五亩”,由南朝梁卫尉卿陆瓒舍庄基而建,彼时名华严院。宋元祐四年(1089年),里人姚得瑄施钱四十万缗建华严塔,为七级,高十三丈,形制方形,故名方塔。建炎(1127~1130年)年间,华严塔毁于兵。那时,与华严院相邻的有宁境院,绍兴五年(1135年),僧从了将二院合而为一,赐额“宁境华严讲寺”,俗称华严寺,寺中之塔即华严塔。

  该曲用了大部分篇幅,主要从声觉方面描述了华严寺的钟声和诵经之声,最后三句则写了华严寺及周边的凌晨景象,谯楼打更的鼓声歇了,吴淞江里的兰舟解缆开拔了,草屋里的鸡鸣了。细观之,这三句中的两句也是从听觉上来写的。明代周忱也为华严寺写了一诗:“缁宇隔尘寰,旦暮钟声度。韵随仙梵微,音与闲云去。孤艇泊枫桥,闻之发深悟。”其写作手法,堪与徐再思的曲同出一源。

  乔吉散曲妙绘垂虹桥

  乔吉(约1280~1345),元代散曲家、杂剧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一生怀才不遇,寄情诗酒,倾其精力创作散曲、杂剧。其散曲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杂剧作品见于《元曲选》、《古名家杂剧》、《柳枝集》等。散曲作品据《全元散曲》所辑存小令200余首,套曲11首,有今人辑本,名《梦符散曲》。

  乔吉一生浪迹江湖四十年,曾流寓杭州,也到过苏州,有《折桂令·登姑苏台》: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图画天开。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全曲想象丰富且感情沉郁凝重,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吴江在苏杭之间,乔吉当也到过,故留有二曲。一首为《水仙子·红指甲赠孙莲哥时客吴江》:

  冰蓝袖卷翠纹纱,春笋纤舒红玉甲,水晶寒浓染胭脂蜡。剖吴橙吃喜煞,锦鱼鳞冷渍硃砂。数归期阑干上画,印开元宫额上搯,托香腮似几瓣桃花。

  另一首便是写垂虹桥的《水仙子·吴江垂虹桥》:

  飞来千丈玉蜈蚣,横驾三天白螮蝀,凿开万窍黄云洞。看星低落镜中,月华明秋影玲珑。赑屃金环重,狻猊石柱雄,铁锁囚龙。

  曲中的“玉蜈蚣”和“白螮蝀”,均为比喻垂虹桥;“赑屃”,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杨慎《龙生九子》:“一曰赑员,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狻猊”,狮子的古称。

  这支曲子描写垂虹桥的桥貌和桥下吴淞江的水景,气势雄健,想象奇特,描写细致。

  开头三句说,桥身像天外飞来了千丈玉蜈蚣,又好像横架于长空碧天的白虹,桥洞仿佛被喷吐着黄云的波澜凿开。接下来两句则细致地描写在桥上看到的景物:星星在桥下江水中明明灭灭地闪烁;秋空的明月在流波荡漾中辉映。垂虹桥不仅有气势雄伟的一面,也有娇媚温柔的一面。最后三句说赑屃身上的金环是多么的厚重,石柱上的狻猊是多么的威风,它们都在桥上镇守住滔滔东流的大江。

  综观全曲,作者以非凡的笔力,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秀丽隽美的画面,向人们展现了垂虹桥的怡人美景。

标签:虹桥;散曲;华严寺
责编:邓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