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声|追寻“和平老人”邵力子的传奇人生
2025-02-18 07:3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民声  
1
听新闻

  中国近代最重要的革命进步文学社——南社,为探寻民族复兴之路而进行艰辛的求索,南社始终是其支持者、拥护者,名义上为文学社团,实际上集中了近代文化、艺术、教育、新闻、出版、翻译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精英。邵力子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丹心报国,风云人物。为弘扬南社精神,讲述“和平老人”的传奇故事,笔者在收藏民国史料同时,一直用心关注并搜集南社及邵力子生前珍贵历史资料,并加以整理编写《追寻“和平老人”邵力子的传奇人生》,深情缅怀先躯,以飨晚辈后生。

  一、生平简史

  邵力子(1882一1967),原名闻泰,字仲辉,出生于浙江绍兴府陶堰乡邵家溇。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又是新南社发起人之一。

  邵力子

  父亲邵霖,字诚斋,是清朝官员,1891年曾二度任吴江县丞而驻盛泽,1897年父亲调署镇江府不久而去世。幼年7岁邵力子住到吴江盛泽葛家弄宅弟外祖父家。曾就读于盛泽茂林里世泽堂私塾郑氏小学(盛湖公学),1903年21岁的他中举人,1905年到上海震旦公学求学,1906年转入复旦公学,后又转南洋公学肆业。1907年毕业后去日本学新闻学,同年与于右任等在日本创办《神州日报》,1908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1910年由于右任介绍去陕西高等学校任教,因宣传新思想新文化,遇到陕西当局迫害,被驱逐出境。1912年为复旦公学复校,奔走上海、南京之间。1913年在复旦公学任语文老师,兼任上海《民立报》编辑和《民声报》记者,始用笔名:力子。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时,邵也参加,任该校副校长,并执教任课。1915年,他和叶楚伦创办《民国日报》,任主笔十年,并兼编《觉悟》副刊,同时又在师范学校和复旦大学教书。那时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已与小组脱离了关系。1923年,他和叶楚伦、柳亚子创立“新南社”,提倡新文化。

  邵力子(右)与于右任(左)

  1925年夏,邵力子去国民政府所在地广州,任黄埔军校秘书长,8月,以中央执行委员身份,去张家口出席国民党会议。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同年11月去莫斯科,以国民党“友好代表”出席共产国际第七届扩大会议,以后又进了中山大学。1927年,宁汉分裂后,他回到中国。1928年2月,蒋介石重上台,邵力子任中央政治会议委员、总司令部秘书长,与陈布雷、周佛海为蒋介石起草文稿。

  1903年,由世交陈紫仪、谢祥霖为媒,邵力子与绍兴平水人屠玉瑛结婚,婚后邵偕妻寓居盛泽外祖母家,并育有二儿一女。长子邵遂初(1904一1982)在法国巴黎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34年秋从巴黎回国,历任国民政府全国经委会农业处专员,审计部主审,江苏省、四川省审计处主任,审讲部三厅厅长,浙江省审计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邵遂初与友人合办晨光皂厂和联合乳品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任副厂长。1957年并入民生制药厂直至1967年退体。1982年8月21日病逝。长孙女邵黎黎曾著书《我的祖父一一邵力子》,以此怀念。次子邵志刚(l907一1931)曾任“少共国际”书记等职,是蒋经国的共青团入团介绍人,1931年在欧洲被歹徒枪杀。他的妻子杨之英是翟秋白夫人杨之华的妹妹,生有一子邵美成,是中国近代物理与化学教育家。女儿邵伟真,早年留学英国,在爱丁堡大学攻读商业和会计,并获得商学士学位,1935年毕业回国被上海复旦大学聘为会计系教授,之后因病辞职,一直定居上海。

  《民国时报》副刊《觉悟》

  1931年邵力子辞去秘书长之职,任中国公学、复旦实验学校校长;12月,邵被任命为甘肃省主席。当时,甘肃情况极为混乱,邵力子起初拒不赴任,最后于1932年4月终于就职。1933年,邵力子改任陕西省主席。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邵力子也被拘禁。西安事变结束,抗日统一战线成立,邵力子在其中起了作用。1937年,邵辞去陕西省主席之职,任国民党宣传部长。同年7月,中日战争爆发后,任国际反侵同盟中国分会副主席,又任国民外交学会会长、中苏文化协会副主席,军事委员会战区政务委员会秘书长、中央政治学校政务委员。

  1940年至1942年,邵力子驻苏大使。1943年回国,任国民参政会、宪法促进委员会秘书长。

  他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时,在1945年至1946年与共产党谈判时起了重要作用。他和张群、王世杰在毛泽东同志于1945年8月、9月到重庆时,与周恩来、王若飞进行谈判。1946年1月,他以国民党代表身份出席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政府协商会议。

  1945年毛泽东、邵力子、郭沫若在重庆机场

  1946年内战重开时,蒋介石召开国民大会,邵力子拒绝参加选举。1947年,他出任国府委员、社会经济研究会委员、政府顾问委员。1949年1月,蒋介石以邵力子任5人和谈主任,未达成协议,乃由颜惠庆、邵力子率非官方代表去石家庄和毛泽东、周恩来同志谈判。4月,邵力子又任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去北平,与共产党进行和谈,主张接受和共产党协议的8条24款。国民政府拒绝后,邵和傅学文留居北平,任中苏友好协会筹备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主席团成员)、全国委员会常委、政务院政务委员,又在华侨事务委员会、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世界和平理事会、全国文艺联合会、外交协会、青年出版社等单位任职。

  1954年,邵力子以浙江省代表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6年再次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

  1955年,邵力子任中国代表出席世界和平大会。1956年3月去斯德哥尔摩出席世界和平理事会,回国后任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同时任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57年任革命委员会解放台湾委员会主席。

  从1954年到1967年,邵力子连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坚持不懈地为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享逝世,享年86岁。

  二、患难与共

  傅学文(1903一1992)宜兴归径乡人。著名社会活动家。早年在和桥镇思齐女校和苏州女子中学求学,后又去上海高中,毕业考上大同大学,并抽时间去上海大学进修,其间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思想的熏陶,逐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邵力子夫人傅学文

  1931年,傅学文与邵力子在南京结婚,证婚人于右任在婚礼上致贺词。之后,她与邵力子患难与共,并肩前进,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从30年代起,她就积极从事妇女和妇幼保育工作,1933年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她在陪伴邵力子前往各地视察时,目睹陕西城乡封建遗毒仍然根深蒂固,妇女知识水平很低,特别是由于缺乏最低的卫生条件,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极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她向亲朋筹募经费,创办了陕西西京私立助产士学校,该校最兴旺时每年有200多人毕业,杨虎成将军女儿杨拯英即毕业此校。全国解放后,该校升格为西安培华女子学校。1985年,由习仲勋提议,傳学文被聘为该校名誉董事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和邵力子一起四处奔波,为内迁到后方的复旦大学寻觅校址。使该校很快就在重庆市郊复课。接着,她又筹办了附属小学,解决复旦大学教工子女的入学问题。1939年中苏文化协会在重庆成立,下设妇委会,傅学文任副主任委员,她和当时妇女运动的先躯邓颖超、史良、李德全、曹孟君一起组织会员学习,举办各种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分析抗战形势,宣传抗日救亡,鼓励广大妇女投身到救国行列。

  1940年,她随邵力子出使苏联,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她向中国人民宣传苏联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英雄事迹,极大鼓舞了中华儿女的抗日斗志和必胜信心。1942年她回国后,继续参加妇委会工作,同时担任赈济委会辅导院长,负责收容和救济从l沦落区逃出来的妇女和女学生。并辅导她们学习文化技术和帮助她们寻找就业机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她随邵力子前往重庆九龙坡机场热烈欢迎毛泽东率领的中央代表团,并和张治中、张澜、郭沫若一起与毛泽东合影留念。

  1946年,她回南京和邵力子商量,毅然变卖他们结婚时的纪念首饰,于1947年创办了南京力学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她把力学小学捐给南京市人民政府文教局。50年代初,刘伯承、陈毅两元帅曾先后到校视察,给予贊誉和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傅学文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亲密无间,肝胆相照。1950年她任中华妇女节制会北享分会会长,开展宣传节制生育、扫盲,组织妇女生产等项活动。1954年任中苏友好协会理事,为增进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及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l964年后历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五、六届中央委员和常委,对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祖国统一委员会副主任,民国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并出任第四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中国和平促进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名名誉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常委,第五局全国政协委员会第六、七届全国玫协常委会等职。

  江南宜兴女性傅学文一贯热爱儿童,主张教育兴国。全国解放后,她为培养社会主义的新一代辛勤工作,无私奉献。1963竿向家乡筹款5000元办起了霞墅小学。1984年后曾多次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宜兴市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市孤残儿章福利基金会等慷慨捐款。临终前,她还把数十年的积蓄7万元捐赠陕西省西安市培华女子大学力学基金会作为奖学金。1967年邵力子逝世后,她为了总结邵力子积极投身愛国统一战线的不平凡经历,以教育后代撰写出版了《邵力子生平简介》,并出版《邵力子文集》。1968年她将邵力子的3600册藏书赠给首都图书馆。之后,又将邵力子在南京的所有藏书4288册藏书赠给南京金陵图书馆。1991年她还把自己的全部书籍捐赠宜兴市图书馆。傅学文平时节衣缩食,过着俭朴的生活,但她却把倾其所有兴办学校,扶贫帮困。

  1992年12月19日,傅学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邵力子故居

  邵力子的一生,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鞠躬尽瘁,为祖国繁荣富强奋斗不止,为促进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奔赴助力,为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尽心尽力。爱国老人一生主张国共一家,肝胆相照,坦诚相见,获得“和平老人”的美誉。

标签:邵力子;公学;复旦大学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