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江南古镇(5)|惠山古镇, 做看得见的传承
2024-07-04 21:41: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王喜根  
1
听新闻


惠山古镇, 做看得见的传承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这里文化遗存及历史性建筑比比皆是,并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惠山古镇已发现118处历代祠堂建筑和重要遗迹,汇集了自唐代至民国时期的80个姓氏、180个历史名人,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类别之全、风貌之古朴,为国内所罕见。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惠山古镇祠堂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惠山祠堂中的华孝子祠、至德祠、尤文简公祠、钱武肃王祠、淮湘昭忠祠、留耕草堂、顾洞阳祠、王武愍公祠、陆宣公祠、杨藕芳祠等10座祠堂为全国文物保护重点祠堂建筑。尘封隐迹半个多世纪的“拜石山房记”“东壁碑”“西壁碑”“浴日泉”等一大批珍贵石刻文物、古迹在修复中得到保护和恢复。除重点祠堂外,惠山古镇还对57座祠堂进行了修复和恢复。

  修复后的惠山直街,路宽6米,两边近30座祠堂。浦长源祠、倪云林祠、范仲淹祠、袁植祠、王其勤祠等多座祠堂恢复了石砌方池或池沼,池上架有石梁。范仲淹祠内恢复了长廊、小桥、半亭。王其勤祠内的古泉“王公泉”经疏浚,泉水丰满,水质清澈。经修复的王文正公祠、浦节孝祠、司马温公祠、陈文范公祠等,由于地处锡山山麓,建筑错落别致,尤其是观音兜、马头墙、风火墙屋脊和形制各异的脊饰,在锡山茂林修竹的映衬下,如同一幅水墨画长卷,令人叹为观止。它的另一亮点,就是印证惠山古镇悠久历史文化的照壁、牌坊,现有11座牌坊,牌坊形制有大有小,其中关刀河处恢复牌坊6座。这些照壁与牌坊,不仅美化、丰富了惠山古镇的景观,还为游人了解惠山古镇悠久历史和祠堂文化提供了方便,十分契合江南水乡古镇“精神家园”的内涵。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祠堂在惠山聚集?其实每个祠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但都深藏其中,无法触手可及。根据史料考证,可以追溯到公元1516年,刚刚辞去礼部尚书之位的邵宝,在家乡惠山脚下建起了书院——尚德书院与二泉书院,死后便在此建祠。惠山因为书院集结了不少读书人,顾宪成等人都以邵宝为榜样,来此开设书院,死后便纷纷建祠于此。先有几座祠堂,后有了寺庙,再后来依着寺往外铺开,又有了更多的祠堂,来的人多了,渐渐成了镇子。

  在祠堂文化的熏陶下,如何体现惠山古镇真正的价值?早在2002年底,无锡市就成立了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小组,经过充分调研,专家学者形成共识:“祠堂群是惠山古镇的核心价值所在。”祠堂是中国人祭祀祖先或者古代先贤圣人的庙堂,惠山古镇历史上出现了不少祠堂,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仍有百余座祠堂被保存下来。

  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古镇的文化底蕴丰厚,大运河支流惠山浜直达古镇腹地,两岸历史文物林立,人文荟萃,又是无锡地名的发源地——“无锡锡山山无锡”。祠堂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家园”,展现了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惠山古镇的灵魂就在祠堂群所蕴涵的文化之中,它完整和系统地保存了中国祠堂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年轮,是国内外正在不断消失的传统祠堂文化例证。在地理位置上看,惠山古镇最靠近太湖,它不同于世俗的生活型古镇,是水乡古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类型,体现了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离不开文化遗产,申遗是传承最可行的路径。眼下,申遗进入倒计时,在未来三年时间里,惠山古镇二期要完成全部建设项目,按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必须加强遗产价值研究,形成知名度高、遗产完备、景点完整、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的惠山古镇。但现状是,走在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店林立的主街,古祠被掩在小吃的身后。如何让这张“文化牌”被更多人看见,成为当前最为关注的焦点。

  为配合申遗,当地专门成立了祠堂文化研究会,在研究祠堂历史故事过程中,涌现了一批祠堂文化的热爱者、研究者。作为民间组织,十几年来,他们聚拢民间研究力量,对祠堂文化进一步深入发掘,一直试图为祠堂文化内涵提供更多的佐证。2013年,他们重新大修了1948年以来的家谱内容,新增了8本家谱,找到了十几个分支。他们将祠堂布置作为突破口,努力体现祠堂主人的性格特点,展现其立家之本,把故事讲好、工程做细、庭院做精、文化挖透,让活动有味,将深藏在祠堂背后的文化内涵显露出来,试图通过一些传统礼仪的回归,让年轻人甚至是孩子体验传统文化,感受对祖先的尊崇和家族的归属感。

  根据规划,惠山古镇将建成一条新商业街,把原本不符合古镇文化内涵的业态分拨出来。古镇核心区将按照国家文物局指导意见,加强古镇遗产价值研究和宣传展示,打造江南水乡古镇文化品牌,创建人居和谐的遗产环境,努力提升江南水乡古镇的整体保护管理水平。同时,规划注重经营惠山脚下特有的传统商品、旅游文化产品,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作用,将祠堂群做成无锡非物质遗产的载体和展示窗口,建成研究中华谱牒文化和宗祠文化的基地。可以预见,惠山古镇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文化内涵将为世人所看见。

标签:古镇;祠堂;惠山古镇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