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南】盛泽地名的由来
2021-07-28 10:3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沈莹宝  
1
听新闻

  民国初年的盛泽地图

  盛泽位于江苏、浙江两省的交界处。清乾隆《盛湖志》中说:“盛泽古名合路。因春秋间吴越相争,盛泽与黄溪皆边城之地,可为吴,可为越,难为分析,故名合路。后禾城迁徙,是处化为青草,故孙吴时名为青草滩。”

  春秋时期,盛泽与黄家溪一带为吴越两国的边界之地,由于两国长期交战,这里时而为吴地,时而为越地,归属不定,故而最早的地名为合路。后来,由于禾城(今嘉兴)迁徙,这里“化为青草”,逐渐荒芜,故而在三国年间又名青草滩。

  《盛湖志》

  关于“盛泽”二字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其一为“盛斌结寨”说。清同治《盛湖志》载:“汤豹处贮真斋笔记曰:‘明天启三年,耕夫锄地得南宋单昇墓碑,称阡(迁)于澄源乡盛寨荡之漘。’豹处引《祥符图经》谓:‘吴赤乌初,盛斌结寨于此,故名。寨讹为泽,音近耳。’此说似确。”

  汤豹处是明末清初之时的盛泽名人,他在《贮真斋笔记》中说:明天启三年(1623),一位农夫在锄地时挖到了南宋人单昇的墓碑,碑上称迁到澄源乡盛寨荡之畔。他引用《祥符图经》中的记载:三国年间的赤乌三年(240),吴国大帝孙权命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司马领濠寨盛斌分拨地界,建围,作田,屯兵,自青草滩筑寨至野和溪。后人称盛斌所筑之寨为“盛寨”,后来因为“泽”与“寨”读音相近,故而“盛寨”之名逐渐演变为“盛泽”。汤豹处认为盛泽之名源于盛斌结寨。

  筑寨屯田

  其二为“盛章食邑”说。清乾隆《盛湖志》称:“宋南渡后,临安盛章以建都之所第宅丛集一廛,月数十金,遂迁吴江之二十都。后论功封章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土田第宅在在有之。一都为盛庄,二都为盛家舍,四都为盛乌田,十七都为盛墩,其地(他)若盛家田、盛家廊、盛家汇,不一而足。而二十都其旧居也,东西连大泽,遂名盛泽。市东犹有盛家港、盛家荡,至今子孙犹居之。”

  盛章,字如晦,临安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敷文馆学士,因为都城临安开销大,故而安家于吴江二十都。后来盛章被封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盛章在吴江拥有大量田产,其子孙繁衍散居于吴江城乡各处,留下了许多冠以“盛”字的地名。因为盛泽的东西两边都是湖(东白漾和西白漾),故而名为盛泽。此说似乎也说得通,但同治《盛湖志》上说:“谓由宋盛章食邑于此得名,亦复无徵。”认为此说没有验证,难以相信。另外,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盛章像赞词》中说:“雍雍儒将,矫矫名臣。吴江开国,独此一人。瞻彼盛泽,庙食常新。公何如者,呜呼其神。”可见早在宋代这里已经名为盛泽。

  盛章像

  其三为“望文生义”说。也有人认为盛泽一带湖泊众多,“盛”有大、多的意思,“泽”则指水、湖,盛泽之名意为水乡泽国。还有人认为盛斌在此结寨屯田,盛章又食邑于此,盛泽之名意为受两位盛氏先辈的恩泽。当然,此说尚无典可据,只能算是望文生义的一家之言而已。

  盛泽又别称盛湖、舜湖、舜水、红梨等。

  盛湖,又名盛泽荡,俗称西白漾,湖水由西向东横穿镇区流入东白漾。盛泽人喝盛湖之水长大,因此把它视为母亲湖,盛湖也就成了盛泽的别称。旧时的文化人一般都称盛泽为盛湖,如清代的盛泽地方志名为《盛湖志》,盛泽的第一所中学名为盛湖中学。

  为了纪念明代盛泽奇士卜舜年,文人墨客在盛湖畔的碧霞楼设“卜高士祠”,奉香火祭祀,又雅称盛湖为舜湖,于是舜湖、舜水也成为盛泽的别称。

  红梨之名源于红梨湖。因元末富商沈万三在湖畔“植红梨万树”,于是此湖被称之红梨湖,盛泽也别称红梨。

  红梨湖

标签:地图;盛湖;盛章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