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精湛的文物复制技艺
“书于竹帛·杨宇霆文物复制个人展”在南艺举办
文物复制是文博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保护珍贵文物、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5月27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主办的“书于竹帛·杨宇霆文物复制个人展”在南艺45号楼古陶瓷标本博物馆展出。
作为2024届人文与博物馆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书画方向本科毕业生,杨宇霆是文博学院开办以来第一位举办个展的学生。现场,江南时报记者分别采访了南艺文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顾颖与副教授任大庆,两位专家均坦言:“杨宇霆的文物复制技艺,已经超过省级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复制品水准,这在毕业生里是很了不得的。”
展览现场 张梓扬 摄
复制精品展示
准确还原重要馆藏文物
本次展览,杨宇霆参考了国内各地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展品以简牍和帛书(画)复制品为主,文房书具为辅,力图为大众展现更加贴近真实的中国古代书写条件,同时呈现精巧的文物复制技术与成果,以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精湛的文物复制品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欣赏、拍摄记录。战国简《盖庐》,又名《伍子胥兵法》,是著名的兵法著作。原件出土于湖北张家山大墓,现藏于荆州市博物馆。“去年年底,原件由南京博物院借展,我有幸参观并记录了它的样貌,进行复制制作。”杨宇霆介绍,当时考古学家选取了这组简牍第一支的前两个字,命名为“盖庐”。
后方的展柜,陈列了战国帛画复制品《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原件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杨宇霆查询相关的文物数据等信息,对其1:1还原,所有图样均为手绘,也对绢帛材料进行了染制和做旧。画上的残损,也是模仿实物原貌制作的。
成语“不刊之论”是什么意思?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这里的“刊”是识记的重点、易错点,经常会被认作“刊发”,致使成语的意思被误以为“不能刊发的言论”。博物馆中也展示了简牍时代用于更改错字的削刀。简牍上的错字,通常用削刀轻轻剐蹭,去除字迹后重新书写。杨宇霆介绍:“削除字迹的这个过程,就叫做‘刊’。”了解了这一削除更改的动作,就能明白“不刊之论”的意思——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除了传统的文物复制品,杨宇霆还依循简牍仿制的工作经验,制作了一批艺术衍生品。这些文创作品,复制了传统简牍上的文字,选取便利易得的材料制作。“它可以作为书签使用。现在有不少艺术爱好者喜欢案头清供,我们也设计了一些对仗句,将它制作成小型楹联,供文化爱好者赏玩。”
“一个看得到的文物人,背后有一大群看不到的文物人。我想借助这个展览感谢默默奉献的师长,致敬甘坐‘冷板凳’的同侪。”杨宇霆表示。
自学竹帛复制等技艺
“不花时间,达不到这种水平”
“不花时间,搞修复的人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黄小明说道。黄小明曾任南京博物院文保所技术部主任,1966年赴故宫博物院修复厂进修书画修复技术,师承华凤笙、孙承枝,是著名书画修复大师、苏裱技术传承人,2015年来到南艺教授书画修复。
“像竹简、丝织品等材质的修复与复制,学校目前还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与方向,杨宇霆都是自己学习、钻研、努力的。他很少出去玩,下课以后基本都在工作室,晚上到将近11点才离开,有的时候巡视的保安都要赶他走。”黄小明说。
杨宇霆告诉记者,这些做旧仿制的技术经验,大多来源于平时在校学习的书画修复实践,“我综合各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制作实物的具体需求,进行技法融合。”杨宇霆说。
简牍制作,技术灵感源于书画修复装裱中做木工活的步骤,杨宇霆用简单的工具,对竹木进行取材、加工、定型;弯曲、字迹等细节制作技术来自于书画创作、书画修复工作中对墨性能的掌握;丝织品的染制和做旧,技术建立在书画、古籍等纸质文物中对绫绢染色、染料研究的基础上。在具体操作中,他会根据文物的成色、细节、破损等,灵活调整方法。
此外,针对丝织品和竹木的做旧,杨宇霆还查阅了理工领域的论文资料,在网络平台上搜索学习民间匠人的方法经验、制作小技巧等。
马王堆汉墓出土 西汉帛书《春秋事语》杨宇霆复制
老师们的喜与忧
高超技艺需要注重边界
“很多人看文物没感觉,但有天赋和经验的人能够敏锐地把握窍门。”任大庆向记者举例,“怎样把一个全新的铜件制作成出土的千年文物?这不是光看书就能学到的,需要制作者从众多做旧方法中敏感地把握到其中一种适用于手头材料、当下环境的手段,或是结合多种方法去做。杨宇霆根据手边的材料,一眼就能看出用哪些步骤能做出汉代、魏晋等时期的样貌。如果没有敏锐的感觉,试错的成本会大很多。”
观展间隙,任大庆告诉记者:“杨宇霆同学在南艺的四年,非常优秀。他的专业技能不仅仅局限于书画方面,在文物的复制和修复方面,还涉及竹木、丝帛等不同门类,而且都做得非常精。客观来说,这是需要天赋的。”他表示,本次展览对于文博学院大一到大三的在校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文物复制工作与文物造假具有本质区别。文物复制不涉及经济利益且受相关制度管控,只为还原文物服务,文物造假则为一种牟利手段;文物复制必须忠实于文物原始数据及信息,真实还原文物样貌,文物造假则可能产生大量脱离史实的臆造品,严重危及文物保护工作,扰乱文物市场秩序。
对此,任大庆也与记者分享了一个“快乐的担忧”:目前对于文物造假和文物复制,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边界。杨宇霆制作的复制品,如果放在博物馆里展出,大家都会惊叹他的高超技艺,但若有人想要借此攻击他制假贩假,那会造成不小的困扰和麻烦。“所以我们作为老师也常常提醒他和其他所有的同学,要把握好边界,合法合规地复制。”
“文物修复在网络上非常火,我们也需要学生们在毕业后继续关注母校发展,为专业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今天举办的是展示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毕业展,也是人生征程的新开始,希望毕业生们能更好地走上艺术之路、人生之路。”南艺文博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颖表示,学校给予文保修复专业较大的关注与支持,文博学院持续着力发展文保修复专业,未来也将联合学校的兄弟学院引入数媒、材料等方面的新质生产力,与文保修复专业有机结合在一起。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展品图片由杨宇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