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盐城展台上演别样精彩
“盐小勺”担纲立体讲述“盐城故事”
在日前上海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上,盐城收获满满,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入选长三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并作重点推荐,《西溪景区活化“非遗文化”》和《淮剧小镇“文旅+非遗”实现文旅融合加速度》两个案例入选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盐城展馆向所有参观者展示了盐城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科技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文化科技融合向新
尽显盐城特色
本次文博会上,盐城在江苏展馆外首次设立独立展馆,也是各设区市唯一一家。展馆面积110平方米,不仅介绍了皮雕等盐城非遗,展示了数字人、气味电影等先进技术,还推介了当地部分优秀企业和文创产品。
在展厅入口,一个可爱的“长嘴小鸟”形象卡通玩偶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是江苏黄海湿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湿地三宝”之一的珍稀濒危候鸟勺嘴鹬为设计原型,提取其形似勺子的嘴喙和憨态可掬的体态为设计元素制作而成的“盐小勺”系列文创产品,该系列文创已获省旅游文创商品大赛银奖,“盐小勺”4D影院也成功入选全国旅游产品创意案例。
盐南文旅的展位上,展示了盐城当地颇具特色的皮雕系列、叠雕系列以及“雕版印刷+剪纸”系列手工文创产品。
在锐景集团展区,印着四个戏服卡通形象的抱枕引得不少年轻人直呼“太可爱了”。据展位现场负责人介绍,这个有着麋鹿特征又兼备淮剧人物妆容和造型的系列卡通造型,正是锐景集团孵化的淮剧IP“鹿小迷”系列。为让淮剧更好地“出圈”,锐景集团除了打造IP推广线下文创,更注重从整体数字采集到数据库搭建等功能性平台的打造。
规划布局产业园区
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据悉,此次不少参展企业都落座于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该基地由江苏省广电局、盐城市人民政府、省广电总台、省有线网络、省文投集团联手打造,科学规划“一核三集群”总体空间布局,按照“扎根盐城、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视听中国、盐城数谷”。基地围绕算力设施提升、数字技术开发、数字人应用三个重点赛道,聚焦内容生产、仿真交互、数字服务三个领域,瞄准数字工业融合赋能、数字文旅沉浸体验、数字教育感知互动、数字城市治理升级四个产业方向,初步形成了涵盖底层算力服务、技术研发应用、智能硬件制造、视听内容生产、视听服务集成的全产业链条,打造新业态数字工厂,促进数实融合。
除硬件设施外,基地还为每一个入驻企业提供配套扶持服务。据基地工作人员介绍,现已有网易联合创新中心、百度智能云虚拟现实赋能中心、圆欣数字孪生等30余家业内标志性企业入驻。
当下,盐城正统筹推进长三角(盐城)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大数据产业园等16个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做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同时,持续打造“串场河海盐历史文化长廊”“湿地盐城·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等30多个重大文产项目。目前盐城12个项目被列入省“十四五”时期文化及相关产业重点项目清单,总投资额超500亿元。
政策推动引领
加快领跑文产新赛道
自2022年以来,盐城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激励政策,围绕文化产业“六个一”重点内容,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跃升文化产业总体量级,提高文化产业消费能级,打造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盐城市2022年度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78.98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长率排名全省第一。同时,全省民营文化企业30强、重点文化科技企业也实现了新的突破。
盐城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盐城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六个一”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加快建设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盐城将继续打造文化消费新空间,以“艺术+”营造多元打卡场景,以“科技+”营造沉浸式消费场景,以“活动+”营造潮流社交场景,构建文化消费新“增长极”“引爆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探索文化创意新模式,举办集宣传、交流、展示、招商为一体的全市文旅发展大会,常态化举办各类音乐会、戏剧节等活动,持续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聚力打造演艺文化产业,以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为主阵地,借助紫金文创院盐城分院等平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发展数字创意、数字娱乐、数字展示、动漫游戏等业态。用好两张“世界名片”,依托世界级滨海湿地旅游廊道,将对应文艺作品、文化符号植入景区街区,把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江南时报记者 戴鸣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