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随节律“舞”出楹联美感
云南投稿者钟情江苏景色 笔耕“文化能量场”
2023-11-20 20:39:00  作者:张梓扬 笔架舟子  
1
听新闻


云南投稿者钟情江苏景色 笔耕“文化能量场”

随节律“舞”出楹联美感

  “印象中,江苏是个非常好的地方,明媚清秀,水灵灵的气韵温润人心。二十年前,我主要游览了著名园林和市井巷陌,清妙如闺中女,联接那些描写江南的民谣和古诗词,生出如入琅嬛之叹。”2024“龙腾神州”江苏六城地铁挂春联活动征联已截止,投稿作品中,来自云南澄江的谢志舟,将笔墨着重描写江苏秀丽的风景,向读者朋友娓娓道来他与楹联的故事,分享本次创作的思路。

  结缘楹联

  “不是命里带,而是心中爱”

  退休前,谢志舟在澄江县委宣传部(2020年澄江撤县设市)工作,2010年负责主持当地诗联学会工作。在全国征联活动中,获奖10余次。今年是他第一次参与地铁征联,共作8副联。

  “我接触楹联,是从听故事开始的。”少年时代,村里神童许湘对对子的趣事,深深吸引了谢志舟。高中毕业后,每年他都自撰自书家中春联,还为村里人免费写联。他说这经历了摸索蜕变的“三关”:其一是过“对仗关”,初学时流水对较多,对仗不工。其二是过“遣词关”,往往为求一个好词煞费苦心,常生“非此之材”念想,几欲掷笔。其三是“平仄关”,曾经不讲平仄,一度甚至以平仄束缚发挥为由,不肯就范。

  谈到平仄这一久久才逾越的关卡,他直抒意绪:“我后来在学习和写作中,理解了诗联中叶韵、平仄的奥义,豁然开朗,作诗写联开始‘入轨’,不再信马由缰。由用新韵到用平水韵,游刃其间,听音起舞,乐此不疲。”他告诉江南时报记者,即便格律有再多束缚,创作者也应遵循基本规则,跟着有音乐的节律,才不会乱了阵脚,才能舞出美感。

  楹联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从庙堂到乡野,无处不在。“也许因为太普及,很多人就觉得写楹联是再普通不过的事儿。”每逢过年,村里常有一户就要十几副春联的,问及写在哪里,说有大门、家堂、中门、楼门、房门,还有灶房、猪厩、牛厩等等,“不同的门就要写相契的内容,真还有点考验人。”

  2014-2016年间,谢志舟负责主持澄江创建“全国楹联文化县”工作,让楹联文化进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实现全覆盖。当时,他所在单位也开展了网上全国征联活动,同时多次发动组织本土作者实地采风、创作楹联,从包含本地作品的全国征联来稿中好中选优,请书法家书写后制作悬挂。

  “为了提高楹联鉴赏和创作水准,我自编了楹联知识培训教材,在网上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开直播讲座,反响很不错。有几个中小学参与了征联,师生投稿近千副。”其间,谢志舟创作了近百副楹联,水平不断进步,部分获得书写悬挂。或征联、或自娱、或受托,退休后几乎每天都要写一两副对联。他说,这应了一句老话“不是命里带,而是心中爱”。

 

  神往江苏

  地铁是鲜活的“文化能量场”

  澄江位于滇中,抚仙湖边,风景秀美,家乡此景正是谢志舟的最爱。在很小的时候,他常听老辈人讲,祖上是明朝时期随沐英来征云南留下的汉人,据说先祖均来自南京的高石坎、柳树湾,他们带来江南文化,以耕读传家,澄江到清代曾出过“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名闻遐迩。他告诉记者,整个滇中的汉人都有“南京情结”,很小就在心中播下“祖先来自南京”的种子,因此对江苏产生特殊的情感。

  用谢志舟的话说,他最早是在诗文里与江苏有了“神交”:初中学习毛泽东的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气势贯虹,至今还能背诵;高中课文中有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一文,知道了其灵秀与巧思妙构从何而来……待亲历南京,览浩浩长江,看巍巍大桥,观古城墙,拜谒中山陵等遗迹,他感叹气象恢弘,不愧为六朝古都。“许久未再来江苏,网上查看,如今的苏州雄起江南,已是大都会的块头,直让人觉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

  南京青峦叠嶂,江涛拥城,极江南之灵秀。他为南京雨山路站写下“一城花雨芳菲路,千嶂烟霞锦绣天。”

  江苏经济发展全国名列前茅,省会南京雄踞长江。“龙首领南天,早御春风思跨越;江船瞻北斗,潮铺锦路出汪洋。”谢志舟表示,明年正值龙年,南京龙江站嵌名以得地利天时。如今,南京发展势头更劲,趁春御风,思跨越而迈新程;航船远行须有方向,“北斗”寓意人民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引下,沿着新时代铺就的光明路线奋进,就能够抵达星辰大海。

  另一副嵌名联,是常州红梅公园站“红云暖护常青树,梅雪香飘魅力城。”常州的“常”意为永恒不断,如一棵永不凋零的常青树恒常不衰。“红云”出自韩愈的诗句“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既指云霞,亦指团簇成片的红花,寓意火红美好的日子。因“常青”生出“魅力”,以“魅力”护持“常青”,如梅之清骨香魂,不凋不枯,岁寒愈媚。

  “文化的传播需要量的堆积,辐射的能量才更强;也需要随时而进,传统的载体,注入时代的元素,才能满血充盈,勃发生机。”谢志舟表示,地铁作为现代城市最鲜活的流通渠道,人流集中密稠,是一个“文化能量场”,任何一种文化元素在这里都会获得量级增长效应,每人每天哪怕只在匆匆中一瞥,时间累积,一副普通的楹联也能射光发热、触动心神。时代在“跑”,文化在“动”,物质与精神相互黏合,彼此赋能,周流不息,文明由此演进。

  (江南时报记者 张梓扬 通讯员 笔架舟子)

标签:里带;楹联;江苏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