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
讲好中国故事,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必须有好的记者,有一支优秀的新闻队伍。全国性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及选拔竞赛历经10年了,其初衷也在于发现好记者与好故事的融合度,向世人包括向国际社会彰显好记者和好故事真实的向美向善的力量。
中宣部及中记协每年11月8日前后,都要为中国记者节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10年来,每年这一天央视1套都会在晚间8:00播出“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十佳演讲的现场视频,这一活动,其影响已远超新闻传媒的业界、学界和国界。这之前,有一年,庆祝中国记者节活动还专门放在河南兰考举办,各地派代表参加,目睹新华社当年采访焦裕禄的现场,聆听采访过程的录音,记者在采访和后来写稿过程中忍不住的哭声,已成永恒!
好故事,是召唤,是激励,是鞭策,拒绝平庸既是故事本身的属性,也当仁不让地拒绝平庸的记者,平庸的媒体!
好记者讲好故事,如果仅仅理解为是一项活动,是一个竞赛,是一个节日纪念,那就太偏狭了。设想一下,当一位记者,一个媒体,从业多年,回首往事时连一个可以拿得出手,也可以自诩的好故事都说不出来,那不是平庸又是什么。好记者讲好故事,有的被选拔出来,有的得了奖项,这应该只是从深邃的大海中浮出水面的成果。因为我们既然选择了新闻,就应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去发掘这样那样的故事,就应该让自己成为故事中人。从今年竞赛提供的案例和专家点评可见,最宝贵的就是:好记者讲好故事,根本不是靠一张嘴靠表演在故事会上说故事,采访和发表过程的艰难、曲折甚至漫长,方显出故事和记者不凡的本色!
曾两次进入全国十佳(至今也是唯一)的光明日报驻江苏记者郑晋鸣,他说到的典型人物,哪一位不曾与他有十多年的交往。就说王继才,当郑晋鸣得知老王去世的消息,含泪驱车7个多小时去连云港,自己一个人登上夜色沉沉、风雨交加的小岛,当天发稿,立即引起全国上下的关注。老郑在央视登台了,那是他与生活血脉相连、水乳交融的心声,听者、看客无不为之动容。
竞争,是新闻业的常态,记者和编辑在日常工作中都会密切关注同行的工作表现,并与自己的工作成果相互对比,辨别高下,总结得失,这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已然被嵌入新闻工作常规之中。虽然新闻报道常被视为匆匆来去的“速朽”之物,但记者大都希望自己用心生成的报道可以得到读者和同行的延续关注。记者讲好故事,讲好自己在故事中的故事,无疑也是这项活动所具有的深刻意义的一个方面。可以这样理解:新闻传媒业作为同气连枝的阐释社群,记者与记者、媒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不限于竞争,更有着提携、致敬等积极面。许多记者、媒体已经意识到,通过“好记者讲好故事”可以将报道的成就纳入新闻实践的历史谱系,共同组成新闻职业的叙事脉络。
(作者系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原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