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少年走进红色李巷缅怀先烈
2023-03-28 21:1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月明  
1
听新闻

  踏着蜿蜒曲折的青石板,一座座青砖乌瓦的农宅映入眼帘,仿佛让人回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称为“苏南小延安”的“红色李巷”从历史中走来,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印刻着往昔峥嵘岁月。3月26日,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四(15)中队在乐灵能豆豆研学组织下走进南京溧水李巷,开启红色研学之旅,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敬献鲜花,追思先烈

激荡历史深处的诗篇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同学们来到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馆,透过烈士遗物、图片文献,重温波澜壮阔的新四军奋战史,追忆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铁军,在华中敌后展开了一场场气贯长虹的喋血鏖战,谱写了一部部气壮山河的宏伟史诗。”乐灵能豆豆研学讲师方向阳为同学们讲述新四军的革命历史,“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陈毅和警卫员一起视察前线,被弹片击中右腿胯骨,陈毅让警卫员把右腿的脓血挤出,简单包扎伤口继续上路。我们今天能享受到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

  同学们拿起纸笔,在研学手册上认真记录。“看着这些褪色发黄的照片,听着革命先辈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陆禹铭同学满怀敬意地说。日本签署投降书的画面让许轩铭同学印象深刻,他感慨道,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历史终于在那一刻被洗清了,“战士们的坚持带来革命的胜利,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琅琅诵读声盘旋馆内,同学们在诗句中品读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歌颂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春风送暖,阳光和煦,同学们排成四队静静默哀,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敬献鲜花,留下哀思,传承革命烈士的爱国情怀。

场景活化,情感共振

营建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在红色李巷周围,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的红色文化教育片区,通过打造一批实景互动演出,将新四军的历史革命故事“活化”呈现,在“红色场景”中产生情感共鸣。乐灵能豆豆借助场地,开展实景课堂,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完成“新四军重要战斗时刻调查表”等户外知识学习。

  “车桥战役发生于1944年3月5日,是粟裕和叶飞指挥所属新四军部队在淮安车桥地区对日伪军发起主动进攻,取得胜利的战役,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白寒菁和马乐心两位同学飞奔至线索提示区,找寻答案,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兴致十足,收获颇多。

  一池塘水波光粼粼,对面的李氏宗祠已有100多年历史,陈列着溧水军民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抗战事迹。参观完毕,江南少年在乐灵能豆豆老师的组织下,当起“小小新四军情报员”,将文字内容加密转换成数字,再由数字转换成电码传播。白寒菁和马乐心组成一队,很快编出“加密内容”。他们告诉记者,户外研学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历史,更具趣味性。

  乐灵能豆豆联合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小学部四(15)中队积极组织红色主题研学,家长代表张女士认为,红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课堂、影视、户外实践等一系列学习方式,将知识像珍珠一样串起,加深孩子对历史的记忆。“来到这里,孩子能实地感受到什么叫深入敌后去打仗,当时的老百姓是如何生活的,皖南事变是怎样的。孩子本身对近代史就很感兴趣,在乐灵能豆豆老师的带领下,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忆苦思甜,对他们来说很有教育意义。”

  (江南时报记者 钱月明)

标签:新四军;同学;乐灵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