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平安建设新江苏,群众安全感提升至99.14%
9月6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平安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江南时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江苏全省群众安全感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2年上半年的99.14%,政法队伍满意度从85.5%提高到95.92%,始终保持全国前列,江苏被公认为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全省有6个设区市、15个县(市、区)分别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示范县。
“三降三升”
群众安全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全省公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全部刑事案件、八类主要案件、侵财案件呈现发案下降、破案上升的“三降三升”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治安环境。
严打严重暴力犯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省政法委副书记顾俊介绍,共打掉涉黑组织19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95个,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全省现行命案连续9年全破。
强力推进打击治理通讯网络诈骗工作,电诈犯罪连续多年持续大幅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立案数逐年下降。2015年以来,全省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破案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追赃挽损15.89亿元。今年4月以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扎实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全省共立案侦办养老诈骗案件1146起,已破获1101起,共打掉犯罪团伙16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770名,查扣追缴涉案财物价值6.9亿元,有力守护了老年人的“钱袋子”。
严打食药环类犯罪,食药环犯罪案件破案数明显上升,长江禁捕退捕执法整治工作绩效位居全国第一。严打严防经济犯罪,坚持抓早抓小、超前预警、联动共治,全省未发生重大有影响的经济案件,“猎狐行动”成绩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挽回损失200余亿元。
严打黄赌毒犯罪,全省黄赌警情持续下降,毒品消费量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建立常态化巡防机制
街面犯罪发案率年均下降5.3%
十年来,为织密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络,公安机关在城市重点部位布建310个街面警务站和868个应急快反点,定岗定责落实“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发现警情、第一时间处置警情。2013年以来,全省抢劫、抢夺和盗窃等案件年均下降5.3%。
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平安建设,全省已设立各类群防群治组织3.6万个,发展平安志愿者390万人,打造出“平安联盟”“平安义工”等一系列平安志愿者品牌,为推进平安建设注入了强大力量源泉。
在近期开展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中,全省各地公安机关和各警种部门各司其责,通过“主动巡、主动查、主动防、主动打”,有力地维护了全省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今年6月以来,全省刑事警情发案数同比下降8.28%,刑事案件破案数同比上升26.6%,其中,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夏季特点警情同比分别下降46.3%、55.9%,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6.3%和32.5%。
江苏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柱性工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全省日均接警15起以上的派出所全面建立“派驻式”人民调解室,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5%。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90%以上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被发现和化解处置。2021年底,全省群众对网格服务管理满意率达97.68%。
坚持预防为主
整体安防达标率接近98%
我省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平安建设关键性要务,按照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全面强化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深入开展护航高质量发展系列行动,有力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组织开展“大走访”、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扎实开展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公共安全等专项行动,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确保了全省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组织开展公共安全监管攻坚行动,围绕重点领域启动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强化“两客一危一货”、渣土车、校车等重点车辆源头管理,全力防范事故隐患。不断加强校园和医院等单位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平安企业”“平安校园”“平安医院”等系列平安创建活动,有效防范、化解、管控社会治安风险。
此外,针对校园、医院等重点单位,我省不断加强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截至目前,已推动全省事关国计民生和公共安全的2.4万家重点单位构建较为完备的治安保卫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等措施,整体安防达标率接近98%。其中,全省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安装率、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联网率、门外公安自建探头设置率均达100%。在城市、县城及乡镇中心学校全面设立公安护学岗的基础上,全面组建“警校家”护学联盟,每日保持1.4万余名警力、6.5万余名群防群治力量常态护学。近5年来,全省涉油、涉气、涉电、涉校、涉医类案件呈逐年下降态势,暴力侵袭师生、医护人员,打孔盗油、破坏“三电”设施案件破案率达100%。
“法治江苏”建设成效明显
多个规章制度全国领先
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我省加快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急需的规章制度。目前全省现行有效省级地方性法规267部、政府规章134部,行政程序条例、土地管理条例、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办法等多个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在全国领先,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格局基本形成。
聚焦推动依法防控疫情,我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积极运用法治方式帮助企业群众纾困解难,形成“法治体检”“产业链+法律服务”等机制模式,有力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省一体有效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下放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344项。我省先后制定《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江苏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依法破除各种市场准入壁垒,完善产权依法保护制度机制,持续打造“不见面审批”、“3550”改革等品牌,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政务服务体系。目前,92.5%的审批事项网上可办,90%以上事项实现“一窗”分类综合受理,基层政务服务基本实现“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
聚焦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我省全面落实“六五”“七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建成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2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0个,建立法治文化阵地1.8万余个,建成法律援助工作站1256家,培育“法律明白人”20余万名,2万余个村(社区)普遍建立“援法议事”工作机制,持续推动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江南时报见习记者 钱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