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洁、睿智、快捷,作为一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南京简睿捷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一目了然。
“公司为客户提供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产品数据与生产现场管理解决方案,支持生产计划和生产工单的批量生成,以及生产数据的快速反馈,形成企业信息流动的闭环。”回首公司的一路成长,简睿捷董事长李海峰告诉记者,2019年,公司销售额达2261万元,净利润超过500万元。
来到南京汽车锻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简睿捷的“赋能”在这里被充分展现。据公司一位负责人透露,南锻在逐步实现生产自动化的过程中,发现需要一个生产管控平台,同时,汽车行业大环境也促使公司想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简睿捷的产品则完美匹配公司的需求。而在与简睿捷展开合作后,公司生产数据即时性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使得生产问题暴露得更快,生产运营有了较大改善。同时,公司实现了产品批次的正向、反向快速追溯,完善了公司产品的质量体系,设备运行得到有效监控,设备故障处理时间明显缩短。
南锻的案例证明,简睿捷确实迎合了当前“工业4.0”的需求。实际上,这种旺盛的需求还在上涨,仅以智能制造中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为例,一份调查显示,2019年,1120家未实施MES系统的企业中,1032家企业对MES有潜在需求,占比高达92%,比上一年增长了8%。
不过,就算前景明朗,简睿捷也无法“坐享其成”。和很多初创型公司一样,简睿捷的起步可谓“九死一生”。“公司在2015年成立,随后两年进入研发阶段,却很快就进入‘生死时刻’。”李海峰回忆说,2017年4月,当时公司产品还未完全研发成型,3个创始人在创业之初凑齐的200万元资金,已经只剩20万元,仅够员工一个月工资。“当时已经准备裁员,还好在那时,一笔回款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李海峰透露,行业有着交付难、回款慢的特点,之所以自己最初还是愿意“冲进来”,是因为对制造业有着特殊情感,“算是一种情怀吧,我此前已经做了20多年制造业,本来由于是学软件的,也有机会去做金融或者互联网,但个人认为制造业对于国家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付出的。”
好在,李海峰和简睿捷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营业额从520万元起步,逐步提高至1100万元、1600万元以及2261万元。2020年4月,简睿捷凭借其高成长性,入选南京“瞪羚”企业。
对于一家创业公司,简睿捷算是刚刚迈入“小康”,但很快在今年遭遇疫情。“面对疫情,需要抓紧调整方向,目前,公司将业务重点向医疗、食品等民生领域拓展。”李海峰告诉记者,从7月份开始,公司业务已经明显回暖,而且由于调整及时,2020年上半年公司已经新增40多个项目。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简睿捷还凭借业绩表现入选了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项目。
“我们要感谢行业的大趋势,很多企业已认清智能制造的重要性,今年,我们发现自主立项、投资的公司越来越多,而不是依赖政府支持。”李海峰介绍,以常州神力电机为例,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此前在智能制造方面已经投入两期共计100万元,在当前外贸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依然继续投入第三期项目。
大环境向好让简睿捷“立志高远”,在刚结束的一场路演中,简睿捷开始走向资本市场,主动寻求融资。公司也开始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补充增强之前的代理机制,从而更加贴近客户。
“疫情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目前全行业有着1000多家公司,仅南京就有40多家,疫情导致的分化,让头部企业更有机会做大做强。”李海峰说。
记者 陈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