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苏州金银细作标准化管理,助力金银加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由苏州苏工造物技术研究中心牵头起草的《苏工金作工艺规范Q/SGZW 001-2024》、《苏工金作技能规范Q/SGZW 002-2024》、《苏工金作评估规范Q/SGZW 003-2024》三项企业标准,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审核,于10月24日正式实施。
据该研究中心负责人王海洋介绍,苏工造物技术研究中心,业务范围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开发、技术交流等。以“精细雅巧”而著称的苏工金银细作、宝玉石工艺为主研究方向。苏州籍中华老字号子冈珠宝,是该研究中心执行事务合伙人。
该中心是中国商业联合会《苏工金银细作技能培训》项目技术支持单位,主持该项目的培训与考试工作。旨在促进苏工技艺的繁荣和发展,并吸引更多新生力量参与实践、传承、保护这一优秀手工艺文化。研究中心是唯一拥有苏工品牌商标标识使用权、授权第三方使用权的机构。
苏州是宋、明、清三朝御用金银玉作的重要制作地之一。此处所指苏州工,是以“精细雅巧”而著称的苏州金银细作工艺。
古言,普天之下莫过王土,天下工坊莫过御作。但自北宋崇宁年间(约公元1105年),宫廷细作的顶梁柱多是苏州工匠。史料载,宋徽宗时期,在苏州设“造作局”,其中就有金银玉匠入局服役。
明御用监在苏州设署,督造御用细软。明《天工开物》载: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代表工匠为琢玉嵌宝艺术家陆子冈等。
清代的苏州织造,更是深受清帝的青睐。《爱宜室宦游记》载:苏州专诸巷,琢玉、雕金……其曰鬼工,凡金银、琉璃……无不极其精巧。苏之巧,甲于天下。
古荣今耀。今日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金银玉作,仍旧是中国工美界的头面旗帜。苏工金银玉作的“工”比“料”贵的传统,成为苏工匠人的骄傲。2013年,苏工大师精品艺术馆在京开业,“天下坊,苏州工”的口号再誉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