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学子执青春之笔,为美丽乡村添“彩”加“油”
2024-07-17 18:2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任梦雨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手绘文化墙,走进爱心暑托班,走访村干部、老党员、新农人……7月15日至16日,江苏大学“青绘中国”大学生实践团走进镇江市扬中经济开发区三跃社区,开展乡村发展调研、文化墙彩绘和乡村美育“微课堂”,为美丽乡村添“彩”加“油”。

  15日清晨,阳光洒在三跃社区的墙壁上,实践团大学生正忙碌地创作墙绘,“立家规、树家训、传家风”几列文字醒目而庄重。“他们画好了,这片就好看了。”“这个不错,把我们这边环境都搞漂亮了啊。”路过的居民纷纷驻足观看,眼中满是欣喜与期待。

  三跃社区是典型的农村社区,实践队员深入三跃社区第三网格组,走访当地的村干部、老党员和退休老教师,了解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民风民俗、文化底蕴以及村民对基层工作和乡村建设情况的期望。

  “道路硬化了,路灯亮起来了,网络覆盖到了家家户户,居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在与三跃社区居民组长施正华的交流中,实践队员了解到近年来三跃社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老党员张龙华回忆起过去的艰苦岁月,感慨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农村的变革离不开老百姓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党的好政策”。

  退休老教师朱春山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关注,他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爱心暑托班上,一场社区儿童手绘风车“作品秀”正在上演。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在风车上绘制出心中的美好世界。

  在徐芹家庭农场,实践团大学生与“新农人”耿昌明面对面,畅谈“致富经”。跟随耿昌明的脚步,他向大家介绍了农场用到的声音驱鸟装置和化学防治害虫的方法,展示了可以生吃的新品种水果玉米以及皮薄肉多果核小的翠玉梨,还讲述了自己最初流转了100多亩江边荒地,参加各类职业农业培训,用“专心”“良心”和“爱心”经营农场的奋斗故事。“‘土肥’专家耿昌明扎根三农10多年,让江边‘闲置地’变成了‘幸福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实践队员徐小茜说。

  乡村实践的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了“我送亲人过大江”镇江扬中渡江文化园。在这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展品,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历史。大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本次乡村实践中,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团委与扬中经开区团委揭牌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青绘中国”团队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三跃社区在农村发展变革中的巨大变化,也看到了老党员、新农人的接续奋斗精神。他们纷纷表示,将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强,则国家强”的青春誓言,将所学知识与技能投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任梦雨)

标签:乡村;社区;大学生实践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