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留下源于人民和山河的历史印记——徐墨然书画艺术赏析
□ 胡正良
画家简介
徐墨然,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1957年3月出生,197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一级美术师,徐悲鸿先生堂侄,江苏历史文化名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出版有《墨然书法集》《墨然国画集》《墨然诗集》《大师导语》等9部专著,其研创的“鹰羽皴”法、“青花水墨”表现形式等,拓展了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全新审美视域。
人物画《渔港欢乐图》
中国现代绘画开拓者徐悲鸿先生曾深刻指出:“作品是时代的记录和反映,致力于艺术,就是致力于人类。”徐墨然作为徐悲鸿先生的堂侄,近半个世纪以来,师承林散之、魏紫熙、喻继高、尉天池等名家,耳濡目染下,以对时代、对人民、对山河的深情厚意,用诗歌为时代留印、用书法为人民留根、用绘画为山河留影、用理论为艺术留痕,成为集书画创作与书画理论于一体、聚“诗书画印”于一身的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他以文艺创作的感性顿悟、知性结合和理性思辨,以现代审美、当代情怀与人文意蕴的内在统一,在系统传承徐悲鸿先生艺术精神的同时,走出了一条“师法造化,追求真理”(徐悲鸿语)的徐氏之路。
山水画《江山多娇》
管窥徐墨然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五大视角来总体认知:以书法承载民族精神,展示历史语境下“通过艺术响应社会时代的变迁”(徐悲鸿语)轨迹;以国画聚拢时代气韵,“用艺术唤起人们对美的感悟”(徐悲鸿语);以油画凸显人文精神,用画面来“抓住社会发展的动态”(徐悲鸿语);以诗歌再现现实生活,唤醒人们“时刻保持对美的敏感”(徐悲鸿语);以理论升华艺术思想,把求索的视点烙在“一页文化的空白处”(徐悲鸿语)。
剖析徐墨然的艺术潜质,可以从五个层面来分别感知。
篆书《耕砚人长寿》
其一,植根经典文本,把书法的深邃内涵、精湛技巧、艺术特质写在广袤大地上。
“艺术是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和独创性”(康德语)。徐墨然的书法起步早、起点高、影响大,其想象力主要在于:以文化人,有精神内涵和思想张力;以古为今,有传统底蕴和时代特征;以画入书,有笔墨意趣和雄劲刚勇。基于此,他创作的大量正草隶篆行等作品,既有历史上经典书家的风格韵致与笔墨功力,又有其师林散之和尉天池的飘逸灵动与苍劲浑厚,无愧于林散之先生为其取名“墨然”的深意。
徐墨然的书法内容广、体例新、个性强,其独创性主要包括:
——用古典情结聚拢书卷之气。他立足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借鉴经典书家的致用方式,把书法本体的思想呈现引入民族视野,从继承和发展两个切面,为作品注入灵魂与文脉。例如,他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榜书《心画》和第二届北京国际书法交流大展《竹兰园叙》等作品,依托经文典籍再现历史华章,依靠正大气象释放文化辉光,依赖格调高雅凸显文韵绵长,给人一眼千载尽芳华、一片生机正勃发之感。
——用现代情怀蓄积创造之力。他着眼书法审美的现代语境,结合林、尉两位尊师的艺术特色,把书法个体的表现方法引入大众视野,从技法和技巧两个断面,为作品植入精神与力量。例如,他获全国书法大奖的行书《无我之境》、草书《煮茶诗》等作品,以洒脱之美感悟生活所思,以气势之美回应时代所问,以内涵之美融合人民所愿,给人一种正气充盈连广宇、正义通达满乾坤之感。
——用图腾情愫绽放艺术之花。他深谙书画本同源之要义,依托国画创作的基本经验,把绘画的立意与主旨引入个性视野,从意蕴和意象两个截面,为作品嵌入思索与展望。例如,他参加“西泠印社”百年名家展作品《苦渡学海》和大篆《百寿图》等作品,创意新颖、表现独特,以国画的层次感串联书法的立体感,以墨色的苍茫感并联书法的朴拙感,给人一种书画同台天地宽、形神兼备意缠绵之感。
花鸟画《守望》
其二,拓展审美视域,把国画的笔墨神韵、境界依存、写意趋向刻在精神气象上。
“坚持追求完美是艺术家最重要的品质”(徐悲鸿语)。徐墨然在魏紫熙、喻继高等名师的言传身教下,长期执着于中国画的创作和探索。其笔下的山水,或空灵婉约、凝重质朴,或气韵流动、豪放磅礴;其笔下的人物,或隽永浪漫、端庄清丽,或志存高远、静穆温雅;其笔下的花鸟,或浓墨重彩、喜庆祥和,或寓意绵长、简约清新。这些粗线条的概览,只是勾勒了徐墨然追求完美的旅程,其最重要的品质,是他关于国画发展所创立的“鹰羽皴”法、关于国画构图所孕育的聚宝盆式布局和关于国画创新所探索的“青花水墨”表现形式等三大贡献。这些贡献,在神韵、境界和写意等方面,拓展了当代绘画艺术的全新审美视域。
——开拓山水画技法新路径,创立“鹰羽皴”法。皴法是山水画技法的精华,以荆浩的“斧劈皴”、范宽的“雨点皴”、郭熙的“卷云皴”等为代表的传统八大皴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徐墨然接续传统,创立了“鹰羽皴”法。该法是从雄鹰羽毛的纹路与走向、动感与静感、形态与质态的变化中汲取灵感,以重意略象、重神略形为表现主旨,通过线条的疏实呼应、墨色的浓淡对应等,而生发画面的厚重之美和韵律之美。
——寻找山水画构图新质态,丰富聚宝盆式布局。山水画聚宝盆式布局是基于散点透视、三远法等传统,借鉴江南水乡周庄民居的构造而形成的一种布局方式,自明代始被引入山水画创作领域。徐墨然聚宝盆式布局的新意在于:凭借“鹰羽皴”的美学架构和几何体表,用“三会”(意会、理会、神会)的艺术感悟来对应“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精神寄托,使自然的山川物象与生命的美好愿景融为一体,从而凸显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和美学理念。
——探索山水画呈现新载体,独领“青花水墨”风骚。传统的青花水墨是以青花瓷为介质而广泛流行,徐墨然的青花水墨却反其道而行之,把瓷上青花转化为纸上青花。这一创见的匠心之处在于:以青花料为墨,把青花的优雅与温润和水墨的苍茫与气势耦合起来,把青花的色感与光泽和水墨的超然与淡远协调起来,以青花和水墨集成之美,构建可以彰显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可以实现自然与现实对话的“青花韵”。
水彩画《同心圆》
其三,荟萃精神意蕴,把油画的唯美意境、生命标识、炽热色彩留在无尽想象上。
“艺术创作是一种灵感的追逐”(徐悲鸿语)。油画创作更需要这种灵感的追逐和闪现。中国油画在经历了李铁夫、徐悲鸿和林风眠等先驱的实践改造后,迎来了它的中国化时代。作为中国化时代后的一员干将,徐墨然沿着堂叔徐悲鸿的探索足迹,在系统研究西方油画理论、表达方式、表现手段等内在潜质后,把西方油画色彩丰富、质感强烈、表现力强等核心元素与中国画的内在气韵、精神特质、技法技巧等进行化学反应,以理性和感性、永恒与宁静、性灵与心象的唯美基调,将中国画的精髓与西方油画的精华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了既有中国画特色,又有西方油画特征的东方油画新风貌。他所创作的大量人物、山水、花鸟等画作,以写意、造境和心性的三位一元而享誉当代画坛。
——把气韵转化为油彩的笔触,凸显人物的气质与精神。人物油画以传神和真实为基本标准,以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为评价依据。徐墨然的人物油画,瞩目勇立潮头的时代精英,关注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注重从肤色、眼神、物象等细节注入灵光,以真气显真情,以韵致现韵律。例如,他的领袖肖像画,温和深邃、淡定从容、刚柔相济,其真、实、智、勇的人格魅力一览无余。他的《同心圆》等获奖作品,肌理明晰、动静相宜、着色精准,其主、次、虚、实的劳动场景活力四射。
——把写实幻化为写意的情境,凝聚自然的壮美与靓丽。风景油画以美景再现和情感共鸣体现精神寄托,花鸟类油画以象征符号和动态色彩体现终极关怀。徐墨然的山水、花鸟油画,强调自然之美的气势与磅礴,强调生命之美的坚韧与顽强,以写实之景植入情感,以写意之境导入情怀,从而把天地万象的壮美进行定格,把世间生命的靓丽进行固化。例如,他的《黄河瀑布》,以实求神,以势求雄,进而折射出民族精神的伟大;他的《霜叶红于二月花》,以意求韵,以艳求奇,进而升腾起敬畏生灵的顿悟。
山水画《春雾藏情图》
其四,记录时代变迁,把诗歌的家国情怀、象征意象、共鸣力量铸在心灵底片上。
“艺术是心灵的哲思与感悟”(徐悲鸿语)。徐墨然把心灵的哲思与感悟的基点聚焦在诗词上,用诗词来感悟艺术的真谛,用诗词来吟唱生活的美好,用诗词来记录时代的律动,先后出版了《墨然诗集》《墨然楹联集》《墨然现代诗词集》等多部著作。他的诗词以凝练性体现思想之美,以韵律性体现音乐之美,以意向性体现精神之美,成为当代诗坛不可多得的艺术家诗人。
——诗书结合,从时代的滚滚大潮中寻找诗情。用诗来记录时代的发展进步,并以原创的诗与书法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徐墨然诗的一大特色。例如,他的《煮茶诗》等作品,通过感悟时代进程中的一粒尘埃而生发心灵拷问,激发起置身时代、讴歌时代的家国意识。
——诗画结合,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诗意。用诗来反映生活的多姿多彩,并以原创的诗与绘画相依存的形式展示出来,是徐墨然诗的一大特质。例如,他的题画诗《千里觅知音》等作品,通过感怀生活场景中的某个瞬间而置放思想浪花,奔涌起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的象征情景。
——诗印结合,从人民的美好期待中寻找诗心。用诗来承载人民的美好希冀,并以原创的短章与印章相维系的形式体现出来,是徐墨然诗的一大特征。例如,他的印章《青山无限美》等作品,通过感知人民心声中的某些愿景而高扬价值导向,营造起人民至上、不负人民的精神动力。
青花水墨《情深天地暖》
其五,扬起思想之帆,把理论的思辨过程、内在机理、实践方式印在认知之路上。
“创作的艺术在于发现与表达真理”(徐悲鸿语)。作为一位学者型艺术家,徐墨然发现与表达真理的方式,是从传统文化中萃取优秀基因,从现代文明中提炼时新养分,把思考的触须置于历史、现在和未来三个象限,用思想者的睿智和艺术家的担当,为书法留下感性思绪,为绘画留下知性思考,为艺术留下理性思辨。他先后出版《书法篆刻二百问》《山水画鹰羽皴法》《大师导悟》等大型理论专著,以论点的鲜明、论证的缜密和论据的多元,成为当代艺术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书法是书家综合修养的集散地,要从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中深耕厚植。徐墨然认为,书法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字里行间涵盖着书家的学养、思想和人生态度;强调“儒释道”的精华不能丢,“书卷气”的意蕴不能少,书体的表达必须为文字内容、为时代审美而服务,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表现态势。
——绘画是画家道德追求的检索场,要从历史道义和时代诉求中厚积薄发。徐墨然认为,画者,化也。画是留下自然万物之道,留下绘者道德迹化之道,强调思想有多远,其绘画之路才能走多远;化是化万物之形为笔底之意,化绘者之情为艺术之境,强调绘画的切入角度、思想深度、视域广度,是评判画家艺术成就之三维。
——艺术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百花园,要从历史经典和时代精品中嫁接组合。徐墨然认为,“为大众”的思想是艺术的最高宗旨,“雅俗共赏”是艺术的至高境界,艺术家应该以超然之心去溯本求源,以胸中的千古之思、腕下的万里之势,去体现文化内涵、民族精神、价值取向,不遗余力地走在时代的前沿和生活的前列。
继承“悲鸿精神”,用艺术为时代留下源于人民和山河的历史印记,是徐墨然一以贯之的选择和实践。他起笔人生百味,落笔时代华章,把每一次创作都视为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道德超越的修行。当前,如何用“两个结合”的辩证方法走好新时代的艺术之路,徐墨然还需用心感悟、用情感知、用意感怀。
草书 王维《山居秋暝》
作者简介
胡正良,江苏徐州人,1969年12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知名书法美术评论家,康德哲学研究学者,研究员,现居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