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百年工艺底蕴 树一流企业品牌——记淮安群达玻璃董事长张根群
2024-04-29 17:11:00  
1
听新闻

  玻璃,被称为“光之容器”。当玻璃艺品以艺术性、多元化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便使得匠心美学与大众生活化审美相得益彰。

  淮安玻璃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张根群,已经与这门手艺结缘20多年了。这些年来,一件件玲珑剔透、生动灵性的玻璃制品,“在高达1500多摄氏度的火焰中,玻璃会慢慢变形,发出耀眼的光芒。随着温度下降,冷却之后,就会固定成独特的形状。这样,才会形成另一番别样的艺术品。”师傅们左手拿着固定玻璃的杆子,右手利用钳子、剪刀等具,对这块玻璃原料进行拉、接、弯、挑等一系列操作后,一件精美的艺品便成型了。

  张根群介绍玻璃艺主要是在高温灼烧的状态下制作。制作艺有吹、拉、触接、对接、弯、挑等。这是一门独特的传统制作艺,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多人合作,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加成各种玻璃艺品。一般就用一支火焰烧制玻璃,像是在用灯加,因此行内叫‘灯’,是专门制作小的玻璃仪器和艺制品的。还有一个种叫‘炉’,是制作大型玻璃器皿的。不过很多有特殊要求的玻璃制品,需要‘炉’和‘灯’配合完成。

  张根群凭着自己的艺术天赋和对玻璃艺的无限热爱,坚持学,掌握了玻璃艺的制作要领。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最终得以传承。凭借自己的经验,苦心钻研玻璃艺产品。张根群在技术上孜孜以求、艺上执着研究。在他的作室内,除了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艺品。然而,有谁知,那一件件玻璃艺品虽然精美,但制作过程却并非那么美好。玻璃在2000摄氏度左右的氢氧气火焰的加热过程中,冒着刺眼的光。在吹制5分钟后,用红外线感温枪量张根群身侧的温度,将近80摄氏度。就算空调冷气开足,整个人也跟水涝的一样。面对“烤”验,他依然选择了坚守。只有心怀匠心,才能专注几十年。手玻璃品制作是一门艺术,从业者除了能吃苦,还要有悟性。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玻璃灯很难,一要练眼、二要练手。具体来讲,既要准确目测长度、大小和温度变化,又要保证双手的协调性、节奏感和稳定性。

  张根群说:“就像你手里拿着一块巧克力,随着温度升高,巧克力变成液体往下落。我们既不能让液体落下,还要通过手操作,将巧克力塑造成直径零点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不等的核定形状,其精度和难度可想而知。”玻璃,浴火而生、遇水而成。多年的经验教训,使张根群积累了丰厚的生产、技术、研发和管理的技能知识。为把玻璃艺较好地得以传承。如今,他带领他的团队在这条玻璃技艺的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刻苦钻研,努力将玻璃艺事业发扬光大。

  张根群意味深长地说,对于传承玻璃手艺来说,我深感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我希望能够培养一批玻璃精英,把技艺与文化传下去,让每一件作品都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沈祥政)

标签:玻璃;玻璃工艺;玻璃工艺品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