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张家港市成功举办高质量发展“两院院士”“国家级学会”合作大会,邀请了10家国家级学会领导莅临大会,谈合作、谋发展、话未来。为进一步深化张家港市与国家级学会的合作联系,11月底至12月初,张家港市科协主席戴艳带队,组织张家港全市部分机关、区镇、企业代表分两批次分别赴北京,先后对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等6家国家级学会进行对接拜访,取得较好成效。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顺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伏广伟、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秘书长余有成、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惠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左晓卫等学会领导参加对接。
守正创新,注入转型动力
在拜访中国金属学会时,戴艳主席表示,钢铁冶金产业一直是张家港的支柱产业,为张家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约40%的较大比例。为进一步支持张家港钢铁冶金产业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极,张家港市相关部门也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科协组织也责无旁贷,也在积极地联系争取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张家港钢铁冶金行业转型升级增添智力支持。王新江副理事长表示,当前,钢铁冶金产业需要重点关注如何转型升级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张家港拥有沙钢、永钢两大民营钢企,钢铁行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且必要;从专业的视角来看,两家企业也在产品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今后,中国金属学会也十分愿意同张家港开展深入合作,为张家港带来更多的专家、团队资源,帮助张家港的钢铁产业跟上时代,跟上潮流。
脚踏实地,逐步打造引擎
在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会谈中,戴艳主席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张家港在汽车领域开始谋篇布局,辖区内新落成一批以长城宝马、光束汽车为代表的新兴汽车产业项目,争取乘上汽车行业发展东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世界三大汽车科技社团之一,在全球汽车行业内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也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张家港非常期望能够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开展深度合作,承接更多学术活动,为张家港汽车产业注入崭新动力。张顺虎副秘书长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新能源汽车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是重要的增长极。张家港目前在汽车产业开始发力,也展现了张家港市在战略层面的高瞻远瞩。汽车产业虽然是一个大产业,但仍是由一个个企业所组成的。张家港目前发展汽车产业的时间不算长,基础不算深厚,但发展的决心十分坚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也愿意对张家港开展扶持,帮助张家港在汽车产业内占据一席之地。张家港可以脚踏实地,从细微做起,先承接一些小型的学术活动,引入一些小型的人才团队,实现产业的初期积累,待产业渡过初期发展阶段趋于成熟后,中国汽车学会也将为张家港倾斜更多的活动与人才资源。
穿针引线,牢固纺织细网
在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座谈中,戴艳主席表示,纺织产业是张家港的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改革开放时代。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张家港的纺织行业已逐渐向高端纺织靠拢,发展形成了一批如华芳集团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积累了较为深厚的产业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行业亟需更多的技术、科研、人才因素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目前,张家港已经就纺织行业发展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开展了广泛合作,促成了部分的项目落地,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此次前来拜访,期望能够持续发扬张家港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会地合作”的良好势头,坚持共赢理念,将科创行动走深走实,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伏广伟理事长表示,张家港具有悠久的产业历史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并且纺织文化浓厚,原材料丰富,具有发展高端纺织产业的天然优势。纺织产业关乎人们的衣食住行,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产业,也理应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发展。今后,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愿与张家港相向而行、共同发力,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为张家港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地方纺织产业与学会组织科研的有机结合,真正为地方群众发展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纺织产业。
把握未来,聚焦智能产业
人工智能产业是未来科技中的翘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在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洽谈会中,戴艳主席表示,张家港的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此次前来拜访,是为了在学会活动承接、项目引进落地等方面争取更多资源,也是为了体现张家港坚定不移发展智能产业的决心。余有成副秘书长表示,张家港在今年8月14日成功举办了“张家港市高质量发展‘两院院士’‘国家级学会’合作大会”,体现了张家港在争取国家级学会智力资源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人工智能学会感受到了张家港市高质量举办学会学术活动的能力、决心与经验,期望以后能促成更多学术活动在张家港落地,进而以活动促行动,为张家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服务战略,打造氢能高地
氢能产业是当前我市的重点发展产业。在与中国能源研究会的会谈中,戴艳主席指出,目前,氢能产业是国内新能源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家发改委专门出台《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好了蓝图。张家港正全力打造“中国氢港”,在氢能产业的发展上也做了一定谋篇布局。此次前来对接,也是为张家港氢能产业发展引入更多高端科创资源,希望能够在产学研转化、项目落地、人才引进等领域取得更多进展。刘惠宏副秘书长认为,张家港的氢能产业发展势头正盛,前景十分光明,戴艳主席一行此次前来,也充分展现了深化氢能领域合作的满满诚意。中国能源研究会也将在氢能产业方面一如既往对张家港给予大力支持,为打造“中国氢港”增添学会力量。
植根基础,推进机械“智”造
在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会谈中,戴艳主席表示,智能制造产业是张家港八大支柱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张家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张家港也一直在寻求将智能制造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的契机和资源。此次带队来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拜访考察,也是想为张家港的智能制造产业拓展更多渠道,探寻更多可能。目前的传统制造业已然成熟,想要继续保持产业优势地位就势必要向智能制造、高端智造进发。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才和项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云集了国内智能制造领域最高层次的专家和资源,张家港殷切期望与中国机械工程开展更多合作。左晓卫副秘书长表示,张家港的智能制造产业蓬勃发展,涌现了如海陆重工、新美星、腾瑞智联等一大批代表性企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愿意在今年8月14日的合作大会所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继续与张家港市深化会地合作,推介更多资源,全力打造“学会支持地方,地方反哺学会”的良好循环。
今年以来,张家港市科协深入贯彻落实“科创中国”“科创江苏”行动要求,持续深化会地合作、导入学会资源,为张家港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源头活水。此次两批次的组团拜访得到了各学会的热情接待,充分体现了国家级学会对张家港市科技创新工作的认可与肯定。下一步,张家港市科协将紧扣张家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立足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理念,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级学会的对接合作,导入更多有效的科创资源和项目信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智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