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
近年来,徐州先后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5月31日,江苏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徐州专场,详细介绍徐州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新举措。
徐州云龙湖公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围绕“强富美高”
走好特色化转型之路
发布会现场,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剑锋表示:“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围绕‘强富美高’美好蓝图,坚持不懈推进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之路。”
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实力指数”的持续提升。徐州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平均增速达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到40%以上,高企数量接近翻了两番,工程机械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去年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第22位,经济总量达到8900亿元,连续跨了两个千亿元台阶。
推进城市转型,实现“宜居指数”的持续提升。徐州每年实施一批强功能、补短板工程,地铁三条线路已并网运行,高架快速路成环成网,改造棚户区和城中村超过8000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式园林绿地240个,治理易涝积水点125个,中心城市吸引力显著提高,外地居民到中心商圈消费比例、到徐州市区购房比例均达30%。
推进生态转型,实现“绿色指数”的持续提升。徐州统筹抓好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单位GDP能耗比2017年下降23%,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去年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97.7%,采煤沉陷区累计治理修复比例达72.9%,林木覆盖率连续五年全省第二,摘得联合国人居奖。
推进社会转型,实现“幸福指数”的持续提升。徐州每年拿出可用财力的八成用于民生建设,居民收入六年增长51.7%,三级医院数量达到24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马庄经验”影响广泛,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发挥“头马效应”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
王剑锋介绍,未来徐州将聚焦建设“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即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区域科创中心、区域教育文化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建设双向开放高地。
在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方面,徐州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建设“343”创新产业集群,做强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大优势产业,发展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四大新兴产业,巩固提升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稳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加快提升工业和服务业量级,2025年迈入GDP万亿城市行列。
在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方面,徐州将打造云龙湖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打响“彭聚英才·城就未来”品牌,提升创新策源、科创服务、成果转化、人才集聚能力,建强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在建设区域教育文化中心方面,徐州将放大“学在徐州”教育品牌影响力,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地合作,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围绕文化强市建设,传承保护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打响“国潮汉风”“快哉徐州”文旅品牌。
此外,徐州还将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通勤圈”,深入推进“连徐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布局枢纽经济区,不断提高交通枢纽能级。将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运营淮海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做大开放型经济,放大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助力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江南时报记者 张姣姣)